从电影抽取技能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三章 鞭打效应?【需要粉丝称号的书评活动】(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东方的格斗运动长期以来被视为式微项目。


投入有限,资源匮乏。


目前东方对待体育事业的态度也相对务实,倾向于重点扶持有望夺魁的项目。


资金与资源同样优先向这些领域倾斜。


这就导致国家拳击队仅有一些基础装备,如护具和训练器械,连专业场地有时候都提供不上。


究其原因,是因为拳击队在亚洲拳击、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上屡屡败北。


甚至连一枚铜牌都未能斩获。


这怎么让体育署特别关照?


再者,即使你有钱,外囯教练也不一定肯来。


这是国际偏见造成的,暂时很难改变。


而在杜笙打进K1 GP半决赛时,一些体育署高层就眼前一亮。


他们敏锐察觉到,杜笙拥有碾压性的实力与经验。


更没想到,这位竟强悍到闯入四强,并一举夺得‘格斗之王’头衔!


要明白,参加K1 GP的选手,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职业拳手。


杜笙竟能跨越多个量级,秋风扫落叶般击败所有对手!


体育署某位领导坐不住,立即联系了毕主任,让他帮联络一下杜笙。


所以,才有今天一行。


“朝忠、志鹏他们都是极具潜力的人才,要是得到悉心栽培,他们完全有可能在国际赛事中摘得奖牌。”


毕世桉先是夸赞了洪朝忠、方缏、周志鵬几句,随即真诚说道:


“只是国家队那边经费有限,上头只批准了几万元培训费。


不过我叔跟那边沟通过,泱视那边会给予《功夫》宣传补偿。”


他作为《功夫》策划,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


即便国家队不予资助,他也会竭力争取这些种子选手的加盟。


杜笙稍作思索,道:


“我对综合格斗、八极拳、散打较为熟悉,但对于拳击领域的了解尚浅,恐怕难以提供太多指导。”


这是实话。


因为拳击的规则与综合格斗、踢拳都不同,有些专门偏重训练。


“这不是问题。”


毕世桉见他没推搪,心中一喜:


“朝忠、志鹏他们还不到20岁,职业生涯漫长,只要你愿意传授,他们必定虚心学习。”


说完,他扭头向洪朝忠、方缏、周志鹏打了个眼色。


三人立刻领会,连忙诚恳上前:


“杜教官,您的比赛我们全都看过。


您的发力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敢奢望太多,只要您肯指点一二就行。”


“一点规矩都不懂!”


毕世桉轻声斥责,用眼神示意:


“难道请教是说说就行?”


洪朝忠、方缏、周志鹏一怔,随即心领神会,上前就要敬茶礼。


杜笙笑笑摆手阻止,还没有收徒想法。


毕主任也来了现场,笑道:


“阿笙,这些小家伙很崇拜你的,你就传授他们几招吧。


以后他们在国际赛事上夺冠,你也脸上有光啊!”


看着满脸殷切的几人,杜笙不好再婉拒。


他想了想,道:


“切磋指点一二没问题,不过我时间有限不能常驻。”


这里多半包含国家队的用意,他自然要给几分薄面。


况且,他明年若不参加奥运,争取奖牌的任务就落在眼前几位年轻人身上。


“我只有两天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能不能领悟就看你们的了。”


洪朝忠、方缏、周志鹏回头看向毕主任。


毕主任摆摆手,说道:


“阿笙肯教就不错了,还嫌时间少?”


杜笙这般表态,意味着毫无保留的教。


这种好事去哪里找?


“感谢杜教官。”


三人急忙道谢。


杜笙微笑摆手。


他倚仗的虽是抽奖返利,但当中技巧与战斗经验是一手一脚领悟的。


尤其爆发与防守,足以让洪朝忠、方缏、周志鹏几位新人受益匪浅。


若能学以致用,或许还真有机会在国际赛事闯出名堂。


吃了顿饭后,一行人踏入国家队训练的拳击馆。


杜笙原以为这里不会有多少人认出自己,但现身瞬间,便引爆了全场。


对市井百姓来说,杜笙是偶像拳星。


但对练拳的人来说,杜笙却是高山仰止的存在!


只有在这一行混的人,才能明白对方缔造了何等传奇。


体重相差110斤,轻松碾压对手,还摘得K1世界冠军,他们平时连想都不敢想!


于是在哗然过后,学员们口口相传,整個拳馆的学员都兴奋围了过来。


面对人山人海,杜笙转头看向毕主任叔侄:


“全都教吗?”


毕世桉是国家队出身,在这里颇有名望,对着一众学员笑骂:


“都回去锻炼,挤在这里干嘛!”


学员们腆着脸,没人想错过机会:


“毕教练,就让我们看一眼吧!”


“是啊!杜教官难得光临,就让我们观摩一下呗!”


“杜教官,别赶我们走,我们保证不打扰您!”


面对学员们的恳求,毕世桉显得有些犹豫。


“阿笙,他们也是求学心切,反正来都来了,就当是让他们开开眼界吧。”


他看着杜笙,诚詪道:


“他们或许一生都无法踏上大赛舞台,但能近距离观看你这位世界拳王授课,对他们来说却是终身难忘的记忆。”


杜笙环视四周,望着学员们渴望的目光,笑笑点头:


“那就找位置坐下吧。”


“欧耶!~”


“阿笙,谢了!”


毕世桉面露喜色,郑重道谢。


学员们蜂拥而至,围坐在杜笙周围,满怀希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