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精神病,我是千面影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1章,丰收,香江圈子的‘大明星’!(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实导演人格又在李云的耳旁说着。


阴魂不散的。


“想让我为你做嫁衣吗?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没关系的,当你逐出的人格越多,留到最后的我与天王巨星就愈加强大,到时候就各凭本事,看谁能享有你奋斗来的一切。”


此时的导演人格就坐在李云的肩膀上。


“没发现吗?当叶问被你送走了之后,我们两个就变得更加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附庸。”


“所以说呢?”


李云淡淡的笑道。


“所以你还不赶紧把你关于导演的知识全部教授与我,这样我拍摄出来的作品更好,往后你能享受到我奋斗来的名利也越多,不是吗?”


“你这小子还真是无时无刻不想着怎么压榨我们的.”


此时导演人格啧啧。


“其实做导演是一门经验学科,我教你的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你得投入到实战之中,你得用作品去喂,才能彻底的理解感受,再加上你独特的代入感我相信我们就能够拍摄出惊天动地的作品来!”


确实如此。


导演这行业,就是经验学科。


就是拥有再惊世的才华,也需要导演作品去喂。


自己接下来的作品。


大概就是新三国,电影作品的话,也倾向于导演与主演齐头并进,但目前就暂时还没找到好的导演作品。


主旋律电影方面似乎进入了静默期,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貌似都没有什么消息,只能说,官方在于推进项目方面确实是慢的可以.这也算是央视企划的一个坏处吧。


从立项到开始拍摄,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审核过程。


不像其他圈子,可能从立项到拍摄签个名儿就过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央视圈子的作品一般都是直接憋个大的,不鸣则矣,一鸣惊人。


突出的就是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能说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倒也没得说谁优谁劣,谁更优越?


特别是对于李云这种什么圈子的混的人来说。


每个圈子的好处,那都是吃到了呀。


如今。


在各个圈子都混的优点就展现了出来,没有央视圈子的空窗期,但其优点却没少享受,业内的资源都是享受了不少。


就目前来看。


这条道路还是正确的呀。


目前《叶问》的电影还在发酵之中


而接下来自己即将上映的电影,大概就是让子弹飞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一次的《叶问》最主要的影响力。


主要还是在香江圈子上,最主要的收获也在这里。


也不知道这一次的《叶问》,会对这个圈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呢?


此时此刻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关于票房成绩也有了盖棺定论。


大获成功。


就是此时《叶问》获得的商业成绩。


是相当亮眼的。


在数倍小于《投名状》的投资之下,却做出了旗鼓相当的成绩。


这就足够引以为傲,足够开一场大的庆功宴了。


这个成绩就让叶炜信相当的舒服。


正在酒桌之间觥筹交错的叶炜信,随后笑道。


“我们的首席功臣也到了呀。”


此时这些来自香江圈子的各界人士,才看到来人,是李云,叶炜信钦定的首席功臣。


或者说不必他来钦定。


结果就是如此。


导演,主演,无论是主导的功夫武打,亦或者是文戏方面,李云就绝对做到了出色。


做到了一个相当出色的地步。


可以说这一次《叶问》能够逆袭《投名状》,首席功臣就是李云。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些都是来自英皇,大成娱乐,都是我们香江圈子的老熟人了。”此时旁边的元金宝也在跟着介绍。


他们都是香江圈子的老人了。


都是各路投资者的代表。


李云自然也成为了香饽饽.


这也是对于李云来说,电影的成功上映带来的好处带来的最大好处。


这份好处,大概就是各路资源了。


拍电影的钱投资新电影,拍摄电影的成果更上一层楼,则吸引更多的业内资源。


一步一步的朝着更高的位置爬去。


而眼前英皇娱乐这些大公司,以前作为演员,也不是没机会接触。


但也不会像现在一样。


作为导演和演员。


一起被接触。


而导演的地位就比演员要高不少岂止是不少呀,其实就高的多。


导演坐的桌子,就是要比演员要高半层,甚至一个层级。


当然只是一般情况下。


要是去到成事龙或者周星星那个地步,那情况又变得不大一样了。


其实以前的周星星和成事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兼职了导演,也是导演和演员的路子一起走的了。


毕竟他们的电影大多都是在他们自己的节奏下走的,也算是自导自演吧。


而此时。


有一个让李云都意外的人。


他是陈可欣,是《投名状》的导演。


也就是这一次《叶问》电影名义上的对手。


当然对于李云来说就没什么对手不对手的,电影票房的对手只有自己,能让观众真心实意的掏钱去看。


能从他们的兜里掏钱就是真本事。


能够拿奖就是真本事。


而对于《投名状》来说,这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1.5亿打3000万。


就是赢了也不长脸啊。


要是输了的话,那就丢大脸了。


此时的陈可欣隐隐有些后悔,看着眼前业务的首席功臣,如果当初自己在听刘德化多一点的话,如果自己当初能够抛出更多筹码来留住李云的话,那是否自己的《投名状》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至少。


不会有一个让自己略微丢脸的对手呀。


不过在商业电影的市场上,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朋友或者敌人,非要说敌人的话,恐怕就只有好莱坞吧。


内战那都是良性的。


思考至此,陈可欣也投出了自己的橄榄枝。


“李先生,我也闲话不多说了,我有一部筹拍10年的电影,我拍摄《投名状》也是为了集齐他的资源,目前来看这个成绩我也算勉强达标了。”


“请说。”


“想必你也有些熟悉,这样的题材,不过这个题材的商业化应该还是第1次吧。”


陈可欣想说的就是主旋律电影。


这部主旋律电影叫做《十月围城》。


香江少有的主旋律,而且定位是商业间的主旋律。


目前这部电影就缺少了一位导演。


至于演员角色的话,都不重要,这部电影的没有配角,全都是主角,又或者全都是配角。


《十月围城》的主角,就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段英雄的血与泪与战歌。


与悲歌。


“十月围城..”


“陈可欣十年磨得一剑,就缺少一名导演,能够主导这里的导演,不可思议,明明他自己就是导演,却把总导演的职责放在了我身上。”


陈可欣是编剧,是技术指导,是幕后。


他所面临的问题就和当时的潜伏一模一样。


他不想自己的心血随便的交付,就万事都想着亲力亲为。


只是这亲力亲为的结果,就让他无暇分身,于是乎,只能把导演的这个位置,拱手让出来。


李云证明了自己作为商业片导演的实力。


而陈可欣对于十月围城的期待也很朴素。


大卖。


卖的票子越多越好。


“有你渲染情绪的能力,加上我的框架,我们就能够把这部电影拍出效果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不仅仅只有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的主旋律能让观众买账。”


“我们也可以。”


陈可欣伸出手来微微一笑。


“还挺有诱惑力。”


此时李云想了一下。


也回握住陈可欣的手.


此时,陈可欣也感慨道。


“你在我们香江圈子,也彻底有名了,如今已经是‘大明星’的级别了.”


“再往前一步走,就是巨星。”


“巨星,然后,是天王巨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