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精神病,我是千面影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4章,拯救《三国》收视率的李云(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老三国》剧组的观影团们,他们的态度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刘备的演员孙燕军,他对于蜀汉崛起的那一幕,给出了自己的笃定答案——刘和伟凭借着这个角色,就凭借着这一幕的镜头,就有着再拿下一个视帝的资格。


也就是说,单纯的演员角色方面,孙燕军已经认可了这一次的‘新老交接’。


至少在角色方面,他是认可了新三国里的刘玄德了。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认可了这一次的‘新老交接’。


当然,大部分的不满,还是在高欣欣导演那自以为是的幽默上吧,其他的地方,倒也没有多少不满的地方了


虽然可能老剧组方面,也有一些角色,一些人,对于自己可能被取代这一点,在患得患失之间,但在大部分人都认可这一点的情况下.


就不会有过多的意见.可能,只是一些沧桑感叹罢。


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感叹感觉.


而感受最复杂的,大概就是唐郭强和张北光了,他们的角色,是被一个人饰演的,可以说,看上去就最不被尊重的感觉。


只是,从电视剧的播映到如今的时候.复杂的情绪在两人之间蔓延。


吕布的角色,完全被超越.


而诸葛孔明,则完全合格了,对于一人分饰两个角色而言,绝对是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让人不去感慨都不行啊


“厉害,他成了最吕布的吕布,没想到在孔明这個角色,也颇有建树,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两种感觉不能兼容,而是真正的用演技去驾驭住了.佩服”


“你知道吗,有一瞬间,我真的想去和那帮人一样,去鸡蛋里挑骨头,去公开谴责的《新三国》。”张北光有些感叹道:“那一瞬间,我真的想.”


《新三国》并非完美的,对于他们而言,就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一些,可以去抨击的地方


如果用放大镜去看的话,确实是能够大书特书呀。


“但你没这么做。”唐郭强说道。


“是的,我没有这么做,因为如果我这么做的话,就是因为嫉妒,让我因为嫉妒去攻击他们,这是我的自尊心,绝对不容许我做的事情。”张北光笑了笑,算是坦然的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那时候看到吕布高光的时候,他的嫉妒心达到了巅峰


不过,他始终没有去做。


长江后浪推前浪。


“他比我优秀至少,在吕布这个角色上,比我优秀。”


“嗯”唐郭强看着张北光,生出了几分佩服来,和剧里的‘吕布’不同,现实里的他就是个儒雅的先生.


优秀,儒雅的


“我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演员,竟然能不在我之下。”


唐郭强的评价,大概就是不在自己之下了。


从他这个塑造出经典角色的人来看,这个诸葛孔明,就不在自己之下呀


至少,最后保持这个水平,也是个并驾齐驱的地位


“那如果我说,他在孔明的角色,能更胜于唐郭强,你信吗?”


“我不信。”


“是吗.”


刘和伟就刘山河对话,他的言语之中就充斥着不信任的感觉,更胜于唐郭强,这个怎么看都不太可能唐郭强可是奠定了诸葛亮形象的演员。


和陆树铭老师的关二爷一样,就成了他人心中既定的形象


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形象。


别人怎么样都没办法做出超越的‘经典款’。


然而刘和伟却是摇头


就像孙悟空,有六老师的经典款,但也有像周星星一样,同样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让人印象深刻无比。


至少在刘和伟看来,李云的诸葛孔明,就有如此的魅力。


此时,李云在看着《新三国》的时候,也置身其中.回味当时,身为诸葛孔明的感觉。


挥斥方遒,意气风发,我信人定胜天,我有人和,我有地利就算缺少一个要素,我也相信人胜于天。


这个时候。


李云仿佛置身于此地,仿佛置身其中,当年的孔明先生,只身进东吴,舌战群儒.


又巧劝周公瑾,联合他大战曹操,赤壁之下,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将这擅陆战的北方军,打的溃不成军,谈笑风生之间,樯橹灰飞烟灭.


和周公瑾,渐生心心相惜之意。


城头之上,把酒言欢,举杯浇愁


但一别之后,又是敌人。


周公瑾被诸葛孔明玩的很惨。


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一声悲哀的感慨。


后来的剧情里,周公瑾也一直被孔明所压制,每一次,都败在他的手下,以至于,所有人,所有看客,都觉得,周瑜和孔明,他们的关系应该十分的差劲,甚至是仇敌之间才对。


至少,周公瑾,他应该是恨孔明的。


本来如此,本该如此的


但在死之前,周公瑾却说,他不恨孔明,相反,他还十分敬仰这位智谋高自己一筹的智者。


处处针对他并非妒恨,而是这等贤才,不是和自己同一阵营,日后必定是主公大患,自己的针对,来自于对孔明的认可,甚至,惺惺相惜。


直到如今死去,都无所谓了,才向小乔吐露自己的心思。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惊闻噩耗,肝肠寸断。”


孔明吊孝,远赴仇敌之领地,在这东吴地方.和赵子龙双人赴宴,在这里,他差点就被人给宰了,而他自然也是知道这样的风险的。


如果是身为‘智者’的孔明,拥有惊世智慧的他,断然是不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


但此时,他就抛弃了利弊之说,遵从自身感性的一面而去吊孝虽然也有做给东吴看,想要休战合作的原因,但归根究底,亲自去吊孝,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


去悼念这位.敌人。


这位朋友。


李云在恍惚之间,又仿佛回到了当时的灵堂之上。


作为诸葛孔明,去吊孝公瑾,心中的悲痛溢于言表。


但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他们还是会敌对,还是会因为各为其主,而想要杀死对方.


是朋友,也是敌人,是知己,是死敌。


也是互相尊敬的关系.


直到现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李云还是能感受到孔明的痛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