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阳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七章 已是星移(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巍巍昆仑,银龙匍匐,天池点缀,日月齐光。


大雪山的景致,相比外界虽是单调,却怎么也不叫人感到乏味。


许多天池门人,都喜欢在完成课业之后,邀来三五好友,饮宴赏雪,煮茶论道,实在快哉。


这日天池山中,颇为有名的小镜峰上,临着峰顶如镜似的潭池,便有弟子一众,正在听风谈玄,对雪演法。


气氛正到热烈之时,忽有一名少年道士匆匆赶来,便听席上有人喝道:“崔奇,怎么来得如此之晚!”


崔奇不去应话,却是哈哈一笑,说道:“众位且瞧,我带谁人来了?”


众人闻言,纷纷望去,只见风雪之中,有个戴斗笠的道人缓步行来,帽檐之下露出一张英气的脸。


“郑师兄!”席中,有人欢喜起了身来,唤道,“你回来了!”


“王师弟。”来人微微一笑,应道:“好久不见。”


原来此人正是郑简,起身迎他的,则是与崔郑两人同为萧山门下的弟子王尧。


王尧起身迎了两人,寒暄几句,便忙要引两人入席。


郑简在山中名声不小,在场弟子即使不曾与他交往,多少也听说过这位师兄,见状皆是热情相迎,很快便腾开了位置,叫三人并座。


郑简微笑应下,才刚坐定下来,王尧便迫不及待问起:“师兄离山十年,倏然还返,莫非是已集齐外药,马上将要尝试凝丹了?”


“集齐外药,岂是易事?”郑简微微摇头,说道:“我这一次回山,是因师父传讯召我回来。”


“师父亲自传讯召回?”崔奇讶道:“究竟是为何事?”


“尚不知晓。”郑简道:“今日风尘仆仆,暂歇一夜再去面见恩师。”


崔、王两人闻言,皆是点了点头,正要错开话题,旁座有个名唤‘耿光令’的弟子却忽凑了过来,说道:“我或许知道,师兄为何会被召回山来。”


“嗯?”崔奇不信道:“光令,我知道你消息灵通,不过我师有何想法,岂是你能知晓?”


“哈哈。”耿光令笑道,“萧师伯的想法,我自无从知晓,不过我却知道……”


耿光令微微压低了声音,说道:“近来门中,凡是根基上乘、功底可佳的弟子,都得到了一定栽培。”


“值此关头,郑师兄被唤回山,不定就是为此事哩。”


“哦?”郑简瞧了崔奇、王尧一眼,却见两人皆是若有所思,似乎听闻耿光令言,多少有些后知后觉,不由略感意外。


天池玄微,立派未久,门人其实并不甚众,又是师徒相授,同门之间更加紧密。


因此像这样的消息,虽说不应广为人知,但是落到实际之上,却多少都会流出风声。


耿光令的说法,郑简本不太信,但见崔、王两人这般表现,却不似是空穴来风。


只是门中以往风格,对于弟子成长少有干涉,却又为何忽然有了转变?


“莫非……”郑简毕竟不是寻常弟子,而且在外游历,对于一些风声也更敏感,沉吟少顷之后,目光却忽一闪:“是为天南法契之故?”


郑简心念百转,一时没有出言,场面却是忽冷下来,耿光令不由有些尴尬,忙道:“宗门,师长,本不应该妄议,是我冒昧了。”


郑简反应过来,微笑道了一声无妨,便自然把话题错开:“说来我回山门之时,见那雪山脊上,有几名修士正在苦苦攀登,瞧着也不是我天池门人,不知这是何故?”


“师兄离山在外,有所不知。”崔奇道:“此事距今已经三载有半,当时我正值守山门,有个散数修士来到山中拜师。”


“要说此人确也有些天资,在红尘俗世之中打滚修行,竟能炼炁到了一十二重。”


“可惜能有如此成就,已经消磨尽了潜力,门中自然不愿收下,便打发了他攀爬山脊,不仅要他攀上山巅,才能拜入门中,还不知道施了什么手段,使他寸步难行——”


郑简听到此处,已经发觉有些异常。


果然,崔奇说道此处,竟是露出追忆之色,笑了笑道:“当时我与一同守门的关师弟,都是这么觉得,后来想想,这其实定是门中考验。”


“我本以为此人早晚都会认清现实下了山去,但他不仅坚持了下来,还用足足九十九日,攀上了雪山之巅。”


“是日,此人立地胎息,一举练炁三十六重,顿开天地之桥,显现玄光九丈……后来便被收入门中,至今还在闭关修行。”


耿光令道:“此事传出之后,便有不少散数修士闻风而至,想要复现仙缘,颇是有些恼人。”


“奈何门中似是不意驱赶,也只能由他们去了。”


“原来如此。”郑简微微点头,却道:“这么说来,门中又添一位秀出后进,实在可喜。”


“上乘道基,自是可钦。”耿光令恭维道:“不过小弟觉得,还是师兄这等人物,才配称句秀出卓荦。”


“师弟谬赞了。”郑简哈哈一笑,“郑简又算什么卓荦之辈,莫说天下之大,就是山中同门,功行胜过我者,也逾五指之数。”


王尧在旁听着,不禁抬了抬头。


在他印象之中,郑简本来是个自信的人,尤其对于自己所擅的剑术,从来不让于人。


所以从郑简口中听见这样的话,无疑是极少见的,至少王尧记忆之中只有一次,而那已要追溯到他,两度败在轻鸿剑手下之时。


“难道,师兄已被磨去锐气?”可是王尧注目郑简,从他神态之中,却瞧出来一种平静。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似乎郑简确实变了,他虽自谦,却无自嘲,他是真的觉得,天下之大,天才无数,自己只是其中最最寻常的一员——


但这并不妨碍,他走自己的路。


于是王尧便又生出一念:“难道,师兄已找到了师父说的‘剑心’?”


王尧心中游思,其余几人说话却没停下,听闻郑简之言,崔奇当即便道:“师兄何必如此自谦?”


“天下之大,修道天才确不胜数,但如师兄一般,能够名列四字评又有多少?”


“师弟莫不是在奚落为兄?”郑简打趣道:“我在妙一字末,可仅仅呆了一年,便又被人赶超。”


崔奇却真觉得,能在妙一字末呆上一年,已经极了不得。


这些年来,每至更岁,四字评都会变动,有些名字稳坐不动,有些名字却进进出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