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关灯
护眼
字体:
7、政客是天生的演员(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司监一怔,有些恍惚。


赵都安说完,转身便走,心中默数一二三。


“等等。”


身后传来老人复杂的声音:


“扇子,拿走吧。”


赵都安不曾回头:


“天热,留着给您扇风吧。”


说完,他消失在门外的黑暗里。


安静的屋舍内,只剩下年迈的老人沉默地望着他消失的背影,良久,轻轻叹了口气:


“你若早这般,何至于有今日。”


旋即,他抬手拨开桌上的一本账册,露出掩盖于下方的两封折子。


左侧一封,是宫里递来的,圣人询问他对赵都安的评价。


右侧一封,是他刚刚写好的奏折,上面是八個字:


飞扬跋扈,恶名昭彰。


沉默片刻,老司监将折子扯碎,丢掉,重新取出一封空白的奏折,提笔写下了新的八字评语:


“浪子回头,或犹可赦。”


……


……


夜色深了,皇宫四周的城头上,有禁军巡逻。


女帝居所的养心殿,亦灯火通明。


走廊中,一名宫女端着托盘,小碎步前行,盘上盛放御膳房熬煮的莲子汤,当其抵达御书房外。


正看见对面走来一道身影。


“奴婢见过莫昭容。”小宫女驻足行礼。


被尊称为“昭容”,主管六尚,官职正五品的年轻女官“恩”了一声,接过托盘:


“我来吧。”


说罢,年轻女官叩开房门。


御书房内。


身披白色常服,雍容淡雅的大虞女帝徐贞观伏案处理政务。


烛光下,她晶莹剔透的肌肤蒙上象牙暖玉般的光泽。


细细的黛眉微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陛下,”年轻女官将莲子汤放在桌上,轻声呼唤。


徐贞观这才抬头,意外道:


“怎么是你来送?”


“过来时正撞上,”年轻女官素手调羹,递去汤匙,望着堆叠如山的奏折,心疼道:


“陛下何必这般操劳,总归是处理不完的。”


徐贞观将乳白汤汁送入檀口,喝了一阵,疲惫稍减。


扭头望向自己最为器重,朝野中有‘女子宰相’美誉的大内第一女官,无奈笑道:


“朕何尝不想歇息?只是这天下不知多少人看着朕呢。今岁以来,各州府祸事频频,父皇与我那二哥留下的烂摊子,也要处置……


内忧外患,稍有一桩事做不好,便要归罪到我这女子之身上了。”


外人只看到,作为“玄门政变”的获胜者,登基称帝的徐贞观光鲜的一面。


但只有身边人,才知道她登基这两年来,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先帝留了个空壳般的国库。


二皇子政变又牵连一大批臣子更替,致使庙堂不稳,且留下残党在背地里兴风作浪。


分封大虞九道十八府的各个“亲王”虎视眈眈。


各大修行势力伺机而动……


大虞女帝环顾四周,看似烈火烹油的王朝实则危机四伏。


而手底下真正可堪大用的嫡系亲信,却寥寥无几。


“不提这个了,”徐贞观吞咽下莲子羹汤,忍住吮吸纤长十指的冲动,放下瓷碗,笑道:


“这么晚过来,总不会只是来劝我休息吧。”


年轻女官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子:


“白马司监方才差遣人送来的,是对那赵都安的品评。”


他啊……徐贞观脑海中浮现一张英俊的脸孔,抛开人品不谈,赵都安的容貌的确无可挑剔。


“司监如何说?”


“奴婢不曾拆阅,还请陛下亲启。”


这一刻,徐贞观看着面前的奏折,突然有些迟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