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五章 积石军(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得知李瑄突然到来,十分惊诧。


据他所知李瑄刚到任上没几天。


“许将军,去年吐蕃收割屯区麦子时,积石军有无抵挡?”李瑄让许括免礼后,向他询问道。


“吐蕃每次出骑,少则五千,多则一万,大部分双马而行。我积石军只有马匹数百,无力抵抗。”


许括颇为无奈地向李瑄回答道。


按照军制,积石军官兵七千,马一百匹。这是纯步兵的防守军城。


虽节度使又给积石军调配数百匹马,仍旧无济于事。


“吐蕃就算驾驭双马,每次也劫掠不了多少粮食吧!”


李瑄就这一点提出疑问。


吐蕃割麦子,肯定是先捆在马上,等回去以后,再进行脱壳。


一匹马能驮麦的数量,能想象出来。


积石军屯区,有近四万亩地,现离积石军城还有十里,就已经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浪。


“麦子将熟时,他们天天来此,他们占领一片屯区时,我们根本不能靠近。他们后方应该有车队,马匹背着麦子昼夜来回。”


许括李瑄向李瑄解释道。


“七千士兵就看着吐蕃这样白白得到粮食吗?那今年种这么多麦子干嘛?”


李瑄一听,顿时不悦。


吐蕃哪里是抢啊!


这明明像是来回自己家一样,怪不得这一带被戏称为“吐蕃麦庄”。


最大的侮辱,莫过于此。


城中七千士兵竟还能忍得住!


“我们军屯区四万亩麦子,吐蕃最多抢走三分之一。他们也不太敢深入我大唐领土。”


许括小心翼翼地说道。


“很好,最少两万石粮食,就这样白白拱手于人,还是敌人。”


李瑄言语中很不满。


大唐边军强弓强弩,甲胄齐全。以步敌骑的战术,早已炉火纯青。


可以想象吐蕃收割大唐麦子的时候,心里在骂着唐军是胆小鬼。


“将军恕罪!”


许括不敢多言。


吐蕃在斗志不高的夏天割麦,积石军士卒不愿意拼命,他也没办法。


求援过周边。但每当援兵来,吐蕃骑兵就退走。


援兵走,吐蕃骑兵又来。


唐军割麦的时候,如果遇到吐蕃骑兵,必然会被攻击。


“带我去积石军城!”


李瑄让许括带着大军去积石军,早作准备。


他们来到积石军城前军渡口。


积石军城在黄河以南。


宁塞郡有黄河天险阻挡吐蕃铁骑越过。


以前这里有黄河大桥,最终因战略原因,不得不将黄河首曲上的大桥拆掉。


吐蕃离开后,考虑到建立黄河大桥耗时耗力。修好后,随时会被毁掉,所以不再修建。


倒是吐蕃所占九曲之地的洪济城旁修有黄河大桥洪济桥。以便吐蕃贯通九曲与青海湖的道路。


万一唐军攻击石堡城,吐蕃可以直接从九曲之地,通过洪济桥过赤岭(今日月山)去支援。


李瑄过桥后,吩咐士兵连夜渡河。


两千骑兵是追击突厥骑兵的主力,李瑄要将其藏在积石军城中。


纵然麦子还有十来天才成熟,李瑄已提前派遣探马,越过麦田,在边境日夜巡视。


如果发现吐蕃骑兵,迅速回来禀告。


积石军城以夯土筑超过两丈高,还有宽阔的护城河。不论是规模,还是占地面积,都超过丰安军城。


李瑄在渡河的时候,就看到城外有一塔耸立,十分显眼。


“将军,此为佛塔多福寺的七级浮图,已经建筑四十余年……”


许括向李瑄介绍多府寺和佛塔的来历。


七层之塔,必为佛塔。


一个边塞军城,竟有这种规模的佛塔寺庙,挺让人奇怪的。


原来是武则天时代,有一名边将因信佛而建立。


这寺庙在军城西面,规模颇大,还可以藏兵。


李瑄入积石军城后,已是日落黄昏时刻。


许括为李瑄准备房屋,先休息一晚,明天再问事。


第二日,临洮军的两千骑兵,一千弩兵,两百名陌刀手,进入积石军城中。并在城中驻扎。


清晨李瑄洗漱完毕后,亲卫薛错过来向李瑄禀告:“启禀将军,积石军的士卒,好像对我们的到来怨气颇大。”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他们来对付吐蕃骑兵,积石军士卒应该高兴才对。只要打击一次吐蕃骑兵,来年吐蕃骑兵就不敢再轻易寇边。


“据说是主将曾对士卒许诺的话,没有兑现,故积石军士卒们无士气。”


薛错将打听到的原因,告诉李瑄。


积石军士卒士气低落,是因为主将不能公平处理赏罚之事。


以至于士兵们不敢与吐蕃骑兵拼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