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名将之死(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来要刺中李瑄胸口的一矛,却从李瑄腋下穿过。


李瑄直接夹住朗赤桑扬顿的矛杆。


马匹错过的时候,朗赤桑扬顿还想收矛,却被李瑄死死夹住。


朗赤桑扬顿暴脾气也上来了,他死不松手,甚至双腿紧紧夹着马腹,试图通过战马的力量,将铁矛收回。


他知道,一旦自己失去铁矛,会被李瑄的亲卫一齐捅死。


但朗赤桑扬顿高估了自己的力量。


在那一瞬间,他双腿一软,马匹冲过去,他人却从马上跌落,但他的手还死死抓住矛杆。


李瑄此时已经握住矛刃的下方,火云马将朗赤桑扬顿拖在地上,头盔也掉落。


“还挺坚韧!”


李瑄暗暗佩服朗赤桑扬顿的意志力,但他没有丝毫留情。


猛然一拽,矛杆从朗赤桑扬顿手中脱离。


再看朗赤桑扬顿的手掌,一层皮都被磨掉。


“噗嗤!”


在朗赤桑扬顿陷入痛苦的时候,后方的罗兴探身一枪刺中他的脖颈。


一代猛将,含恨而终。


“咔嚓!”


此时李瑄换为铁矛,一挥之下,必砸断吐蕃骑兵的长矛。


他突然感觉这样的纯铁兵器用起来杀伤力更大。


唯一欠缺的,就是没有马槊那样极致的破甲能力。


干掉没庐谐曲的亲卫和朗赤桑扬顿未用多长时间,李瑄看到前方的大纛,只有十几骑护卫,其中一名定是吐蕃主将。


“咻!”


李瑄将铁矛放在大腿侧,张弓搭箭,持大纛者最先被射中。


大纛倒落!


“咻咻咻!”


又一连数箭,周围执旌旗者皆倒。


然后传令兵、号角手、鼓手、近侍、从官、从将,都未逃过李瑄的弓箭。


“救我!”


没庐谐曲狂呼,但李瑄突破重围后,吐蕃的救援部队一时间无法追赶。


明明率领千军万马,现只有孤零零一马在奔驰。


没庐谐曲惶恐不安,时不时回头,他看李瑄张弓射箭,心如死灰。


前后两千五百人骑,加上亲卫都没有堵住李瑄一百多人的冲突。


这已经超出他的想象。


没庐谐曲更没想到李瑄在突破数重的时候,突然加速。


使他没有机会逃离。


“嘣!”


“咻!”


这一刻,没庐谐曲的世界非常安静,他只听到一道弓弦声,然后是箭矢疾驰的声音。


“噗嗤!”


箭矢飞来,刺穿他的铠甲,命中后心。


他从马上摔落后,意识逐渐涣散。


以为能复制克铁刃城的光辉时刻,不曾想他的一切走向终结!


“将军天威!”


在亲卫的大喝中,李瑄来到没庐谐曲的尸体前。


这玉字告身,已经告诉李瑄没庐谐曲的身份。


“噗嗤!”


他取出一柄横刀,把没庐谐曲脑袋砍下来,并将其绑在吐蕃的大纛上。


同时,蔡邦达仓,朗赤桑扬顿的头颅也一并挂上去。


罗兴就举着这面诡异的吐蕃大纛,跟随在李瑄身边,开始反冲吐蕃的来援部队。


“将军死了,副将死了,连朗大将也死了!”


吐蕃骑兵看着这三个头颅,无不肝胆俱裂。


将是兵之胆!


很少有军队,能在主将、副将,皆被杀死后,还能保持战斗力。


更何况还是如此耻辱地挂在大纛之上。


“他不是人,是神!”


当李瑄率领神策卫冲过来的时候,一名吐蕃骑兵大喝大叫,就要逃离。


“噗嗤!”


“休要骚乱军心,主将副将不在,还有本将。”


一名千夫长挥矛刺死这名吐蕃士兵,他大喊一声:“力气终有用尽之时,没有人可以杀不死!”


千夫长想要聚拢士气,再次战斗。


吐蕃骑兵们只能壮着胆子,战马跑起来,拦截李瑄。


双方进,李瑄持铁矛直冲那名吐蕃千夫长。


他刚才看见吐蕃千夫长杀死自己的手下,觉得他身份不一般。


千夫长虽然嘴上说得好听,但在李瑄冲过来的时候,一个劲地往后退。


“咔嚓!”


李瑄一挥铁矛,数矛皆断。


“嘭!”


一名吐蕃士兵被长矛抽中,当场飞出去,还带落两名吐蕃骑兵,


铁矛击敌,磕着就死,擦着就伤,片刻间手刃十几骑,


“这是朗大将的兵器!”


吐蕃骑兵心惊的时候,李瑄追击片刻,冲到千夫长面前。


“噗嗤!”


李瑄一矛将千夫长刺死,斩将于万军之中,出入自若。


看到大纛上的头颅和死伤遍地,其他吐蕃骑兵再也忍不住,调马仓皇而逃。


李瑄不追击,他到达吐蕃的主力前作战。


主将、副将被斩,大纛被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吐蕃全军。


更要命的是,有一部分吐蕃骑兵已经逃走。


群龙无首的吐蕃骑兵再也看不到令旗之指挥,听不到号角声响,乱成一团。


无数吐蕃士兵,向东南西北逃窜。


甚至还有一些被围堵的吐蕃士兵,下马跪地投降。


此时天已漆黑。


唐军想要追击,却被李瑄下令阻拦。


没必要再进行追击。


李瑄很累,现在要补充气力。


等恢复巅峰,他就能展开下一次进攻。


“无恙就好!”


看到车神塞、辛云京和安重璋只是盔甲破损,没有受伤,李瑄松一口气。


明光甲救了许多将士的生命。


“无李帅天威,此战必不能获胜!”


诸将对李瑄勇猛奉若神明。


李瑄率领亲卫,为他们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在万军之中斩将,奠定胜利。


他们曾经以为《史记》上项羽垓下之战所表现的武力有些夸张,未想今生,真能遇到。


“统计死伤,将吐蕃战马收拢,埋锅造饭!”


李瑄对诸将下达命令:“今晚就在此地休息!”


“李帅,会不会太冒险!”


高适担忧道。


“养精蓄锐,才能面对下一次敌人。吐蕃这次失败,他们到青海南传令,一来一回也得两天时间,就算他们还有骑兵,从青海南调来得七天以上,从九曲调过来得十天以上。”


李瑄相信被击溃的吐蕃骑兵,一定会拼命逃回伏俟城。


他们绝对不敢趁夜偷袭。


李瑄从俘虏的一百多名吐蕃士兵口中得知,他杀死的吐蕃主将竟然是攻克石堡城的没庐谐曲。


这比论悉诺匝军功更大!


李瑄也清楚没庐氏为吐蕃四大尚族之一。


吐蕃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上经常出现的“莽布支”。


在同一时间线,吐蕃文献上,没庐穷桑倭儿芒一直在大唐作战。


大唐与吐蕃的作战,经常会出现“莽布支”这个大将。


莽布支,直译为“众人之王”。吐蕃肯定不能这么叫,应该是“众人长者”的意思,也就是国内最德高望重的人。


吐蕃有“莽布支”称呼的人,皆是大论。


李瑄知道吐蕃有一个叫恩兰达扎路恭的将领很厉害,趁着安史之乱占领河西、陇右,切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后来又攻入长安,立大唐的皇帝,长安百姓“士民避乱,皆入山谷”。


史书将恩兰达扎路恭称为论悉诺逻,他还有一个汉名叫马重英。


李瑄问过俘虏,恩兰达扎路恭就是屯兵在赤岭山口那位,现被尺带珠丹召回暹些城。


同时,他也知道吐蕃大论在青海以南,末结桑东则布在九曲稳定局势,漓水战败,吐谷浑百姓怨声载道,使这两个大臣很是头疼。


得知吐蕃的具体兵力后,李瑄心中大安。


吐蕃在青海,也仅剩下这一万骑。原来在赤岭一带的骑兵,都去补九曲的窟窿。


等九曲兵马调过来,李瑄早跑了。


可以说,漓水一战,让吐蕃阵线大乱。


没有半年,难以调整过来。


李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将士,让将士们放心。


唯一担心的是在合河(今布哈河)一带有一个千户所,里面的骑兵虽然早就被抽走,但还有数千步兵。


这些步兵收到吐蕃大论的命令后,估计会在险地阻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