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朱雀街,长安百姓的期望(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水王,圣人令你在咸阳驿站歇息,明日右相和左相会带你入长安,圣人在花萼相辉楼,摆好酒宴,要清洗干净,以免让圣人扫兴。”


李瑄到达咸阳驿站后,中官袁思艺向李瑄等人宣诏。


和之前的中官宣诏不同,袁思艺面白无须,长相阴柔,说话的时候眉毛上挑,趾高气扬,像是不将李瑄放在眼里一样。


连之前的边令诚,都不敢用这种表情对李瑄说话。


以往的内常侍林招隐、黎敬仁等,一直对李瑄必恭必敬。


“你怎么敢用这种语气对天水王说话?”


车神塞见袁思艺目中无人,陡然大怒。


边令诚已经让他们很不满了,现又有这么一个货色。


“你是何人,为什么敢对圣人使者无礼?”


袁思艺瞪着车神塞,就欲大怒。


他现在可是能和高力士平分秋色。


以前见李瑄对高力士恭恭敬敬的模样,他也想体验一把。


正是目睹过李瑄恭敬对待高力士的事情,才让袁思艺产生一种“他行我也行”的错觉。


“我名……”


“请中官禀告圣人,我等已知晓!”


车神塞刚想自报姓名,就被李瑄伸手打断,李瑄猜出袁思艺是谁了,没必要这种人一般见识,以免在关键时刻被咬一口。


历史上在天宝末年,宦官中发生变动,一名出生于华阴郡的宦官逐渐进入李隆基视野中。


这人就是袁思艺。


由于年轻美姿容,深谙阿谀奉承之道,非常受李隆基宠信,在天宝十四载,李隆基重分内侍省,设两位内侍监,正三品。


之前一直是高力士“知内侍省事”,掌管内侍省。


自此以后,高力士只是两名内侍监中的一位,另外一个自然是袁思艺。


李隆基宠信一个人的时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这个疑心重的皇帝,总是做一些老糊涂事情。


宦官得势便猖狂,现在的袁思艺是这样,历史上的鱼朝恩、李辅国之流更是如此。


虽然袁思艺成了大宦官,拥有高力士一样的地位,但高力士乖巧谨慎,人皆喜欢;袁思艺骄狂倨傲,人皆疏远惧怕。


历史已经证明,袁思艺是彻头彻尾的小人。潼关被攻破的时候,高力士随着李隆基到成都侍奉,不离不弃。


袁思艺见势不对,以为安禄山能成为开国太祖,立刻跑去投靠安禄山。


“我会向圣人禀告的。”


见李瑄对待他和对待高力士的态度不一样,袁思艺非常不满,他一定会添油加醋告诉圣人李瑄失礼。


说完,袁思艺一甩浮尘,扭身离开。


“袁公且慢……”


就在这时,边令诚立刻追上去,明明他年岁大得多,却自称袁思艺为“袁公”。


因为他知道现在袁思艺是圣人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两人凑到一起到时候,边令诚还回头小心看一眼李瑄。


同时,边令诚从袖口取出一枚品色极佳的玉龟,交到袁思艺手中。


而袁思艺不动声色地将乌龟收下,对边令诚的上道很满意。


“天水王一向鄙视我们这样的人,不过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他计较。”


边令诚在袁思艺耳边煽风点火。


他心里恨极了李瑄,因为李瑄在安西处处限制他。


甚至许多阅兵、宴会,都不通知他去参加,他这个监军已经没有威严了。


奈何李瑄握着他的把柄。


“如果他不尊重圣人,尽管写信告诉我。”


袁思艺淡淡地说了一声。


大英雄没有屈服于他,让他十分不满。


“属下明白。”


边令诚笑着点头,然后追着恭维袁思艺,送他到马上。


“李帅,您是功臣,怎么能容忍宦官这种态度?”


另一边,车神塞愤懑地说道。


“他们是天子近臣,我远在边疆,不能忤逆。否则王忠嗣的结局就是我的结局。”


李瑄摇头叹息道。


“竟何如此!”


李嗣业、车神塞、张兴等将沉闷的心情更甚。


此次回来领英雄勋章,心中无比难受。


他们总觉得李帅受到不公平待遇,连一个没听说过的年轻太监,都能给李帅脸色看,还要王法吗?


李瑄只是站在咸阳原上,紧紧盯着东方长安城的方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迟早会以一种世人无法想象的姿态,席卷长安。


连高力士的权力都能被袁思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分走,晚年的李隆基是非常可怕的。


李瑄的职散勋爵,都已至最高,如太尉太师太保这种,在李隆基执政下,只会追封给死人。


这一次李隆基没有像之前一样亲自迎接李瑄,除了殆政以外,还有之前李瑄变法失败的情绪在内。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迟早有一日,会削弱李瑄的权力和影响力。


袁思艺回到兴庆宫后,到南熏殿侍奉李隆基。


此时高力士已经下班休息了。


曾经李隆基扬言“力士当上,我寝乃安”,那是李隆基勤于政务的时候。


现在不论谁执勤,李隆基都能睡个好觉。


此时李隆基正在饮酒,杨玉环在弹奏琵琶。


在玉指拨弄下,如山涧溪流,轻柔而悠扬,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烦乱。


李隆基醉生梦死,如痴如醉。


“拜见圣人,娘子。奴已经传召天水王,等待右相明日相迎。”


袁思艺见到南熏殿的李隆基和杨玉环后,立刻又换了一番脸色。


“好!明日我要大宴天水王,庆贺他开疆万里的功绩。”


李隆基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只要天水王不变法烦他,就是一个好七郎。


“只是天水王颇有不悦的样子,想来是圣人您没有亲自去迎接他。”


袁思艺突然话锋一转,向李隆基说道。


“噔……”


正在弹奏琵琶的杨玉环也陡然松开手指。


殿中一瞬安静。


“天水王的功绩是很大,但自古有君王迎接臣子的道理吗?”


果然,李隆基的脸色僵住。


上次他迎接李瑄,是因为战胜他的死对头吐蕃,收复九曲,一雪前耻,旷世功绩。


现他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迎接?


“七郎谦谦君子,忠君爱国,从未人前失礼。之前三郎迎接七郎时,七郎为圣人威望,拒不与三郎同龙辇,而以骑相伴。怎么会突然做出这么失礼的举动呢?”


“袁思艺,这是不是你的臆断?”


杨贵妃见李隆基要发怒,放下琵琶,来到李隆基面前轻声说道。然后又向袁思艺质问道。


被杨玉环一提醒,李隆基怒气渐消。


确实!


李七郎只会在一些国家大事的时候据理力争,平时谦恭有礼,不太像会是这样的人。


有的将领是非常傲。但李七郎是大诗人、填词者,又拜过宰相,心胸和城府绝对不会缺少。


袁思艺第一次见杨玉环生气地呵斥他,有点懵逼。


他虽然倨傲,与高力士针锋相对,但他知道杨贵妃是他最不能惹的人。


他再受宠信也比不过杨贵妃啊!


就在袁思艺手足无措的时候,李隆基又问袁思艺道:“天水王说过那样的话吗?”


“没有……奴看天水王不高兴,只是猜测。”


面对李隆基的威势,袁思艺吞吞吐吐地道。


“三郎,袁思艺骄纵,一定是他对七郎无礼,才使七郎不高兴,挑拨离间!”


杨玉环趁机向李隆基说道。


平时她很少管内侍省的事情,但现在她看袁思艺非常不顺眼。


“袁思艺,我这么信任你,还将内侍省大事分由一部分给你,你这么回报我的吗?”


李隆基一拍玉案,勃然大怒。


他想都不想就听信了杨玉环的话,认为是袁思艺的不对。


“圣人饶命,是奴妄言?”


袁思艺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赶紧跪下,瑟瑟发抖。


怎么会这样呢?


圣人刚才还很高兴,突然间就要问罪他。


“为什么如此?”


李隆基瞪着袁思艺,像是不给我一个解释,就将你打死一样。


“是边令诚给我一个玉龟,让我说天水王坏话。奴利欲熏心,奴该死!”


袁思艺觉得死道友不死贫道,连忙从袖口中掏出一枚玉龟。


他总不能说是他先挑衅李瑄的吧!


正好边令诚贿赂他一个玉龟,将边令诚抖出去。


“边令诚是天水王的监军,他为什么这样?”


李隆基眉头一皱。


“奴也不知!”


袁思艺伏地。


“将边令诚抓起来,交给力士严加审问。”


李隆基吩咐侍从。


“遵命!”


侍从领命后跑出南熏殿。


“念你初犯,今日就饶恕你,不过内侍省的事物,你就不要执掌了。今后你为安西、北庭的监军,将功折罪。”


李隆基非常看好袁思艺,只是认为他太浮躁了。


实际上贪污在李隆基这里不算什么大事,五杨贪得更多,他心知肚明。


只是厌恶袁思艺欺骗他,挑拨君臣关系。


就算是高力士如此,李隆基也一样不能忍受。


幸亏袁思艺被宠信,否则李隆基绝对宰了他。


“谢圣人!谢圣人!”


袁思艺连连磕头,欲哭无泪。


到手的权力飞了,还要去鸟不拉屎的西域,他很想抽自己一巴掌。


一切是他咎由自取,但袁思艺突然间把过错归咎于李瑄,发誓一定要给李瑄使绊子。


据他所知,监军的权力非常大,比节度使有过之而无不及。


“退出去!”


李隆基将袁思艺呵斥走。


杨玉环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


袁思艺明显比不上高力士,她也不知道圣人看上袁思艺哪里。


想到此,杨玉环心中重重一叹,她的兄弟姐妹,比袁思艺还要胡作非为。


她能让圣人责罚袁思艺,却不忍责罚五杨。


几个人的跋扈,应该不会危害国家根本。


说到底,杨玉环只是小女人观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