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咸菜豆腐,三怨成府(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好歹有去年南直隶的前车之鉴。


能够花钱消灾的事,谁也不想湖广被搅得天翻地覆。


就当是花钱打发穷亲戚了。


话音一落,岷王朱定耀立刻表态:“今年湖广若是没甚变故,岷府可为陛下献上白银十万两!”


一府除了自己,还有七八个郡王,大家稍微凑点,十万两倒也并不伤筋动骨。


整场未曾说过话的襄府辅国将军,不疾不徐:“襄府也有十万两资与圣上。”


朱常汶脸色一变。


这事可没提前跟他说过!


难怪叫他前来!原来是逼着出钱的!


见众人都朝他看来,朱常汶面色难看。


奈何情势比人强,见状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带着一丝咬牙切齿的意味,开口道:“吉府心意也一般无二!”


荆府长史、荣府镇国将军等,纷纷表态。


邬景和脸上终于显露出惊讶。


这么大方!?


转眼就是大几十万两!


看来这些亲王,郡王,也并不都是蠢货。


可惜……


这次又跟南直隶不一样了。


湖广不出变故?便有银两奉上?


来前皇帝可是耳提面命过了——“不许纵弛,致逋天诛”。


已经不是银两能解决的事情了啊!


诸藩表态后,却见邬景和仍是沉默不语。


众人不由眉头紧皱,各自对视一眼。


这还不够!?


略显富态的东安王朱显梡忍不住催促道:“湖广熟,天下足。”


“只要姑爷能稳定湖广局势,治理好今次水患,才有个丰收之年,咱们也好为陛下分忧。”


邬景和转过头看了一眼朱显梡。


又环视在场诸藩。


他缓缓站起身,沉吟片刻,开口道:“诸位殿下,忠君爱国之心,我已知之,陛下已知之。”


“本应敬诸位一杯,但,这杯酒喝下之前,我还有一番话要问。”


“喝与不喝,还得听诸位殿下怎么说。”


他举杯示意,语气却严肃非常。


朱显梡已然有了不好的预感,别过脸沉声道:“钦差请说。”


邬景和点了点头,一板一眼问道:“湖广私开矿山,朱英琰只是个出面前头的,背后站的,有无诸位?”


“兵甲何处去了?铜币铸了几何?”


“给事中张楚城、布政使汤宾,又是怎么死的?”


“诸位又以为,岳阳王府的朱英琰,是否真是自尽?”


话音刚落,岷王狠狠将酒杯扔在了桌案上,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荆府长史、荣府镇国将军,也默默将手中酒杯放下,告罪一声,当即离开。


东安王朱显梡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钦差问题太多了,老朽年岁上来了,已经有些昏昏沉沉,改日再会吧。”


王府太监有些为难地上前,朝邬景和露出讨好的笑容,躬身示意要送客。


邬景和点了点头。


三指捏着酒杯轻轻放下,转身离开。


只剩下一只留下三道指印,有些变形的酒杯。


孤零零地倒桌案上。


宣告此次宴会,不欢而散。


……


晚饭总得吃,不论吃得好坏。


就在宴会不欢而散,各自散去之时,楚府中和殿不远处,也有一人优哉进食。


“吃了咸菜滚豆腐~”


有些痩高的老者,摇头晃脑,唱着词儿。


面前支起一口铜锅,滚烫沸腾。


手上则切着豆腐,白嫩的方块直往锅里扔。


他满足地深吸了一口香味,正要唱出下一句。


突然听见院子外有声音传来,生生把词咽了下去。


想了想,又改口唱道:“心怀天下念圣主~”


一句话唱完,外间来人正好来到面前,气喘吁吁道:“爹!哥几个跟邬景和闹掰了,我看出来的时候,都面色铁青,岷王更是怒气冲冲。”


武冈王伸筷子往锅里又扔了一夹咸菜,随意地点了点头。


来人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爹,依我看,邬景和是当真不打算留情面了,王叔跟岷王豢养矿贼、水贼的事,早晚也瞒不住。”


他压低了声音,做了个手势:“咱们不妨,给邬景和卖个好?”


武冈王无所谓地摆摆手:“你长大了,会自己做主了,爱去就去吧。”


说罢,他夹起一块豆腐,一边吹气一边说道:“反正跟我没关系,我不打算沾染。”


来人对自家老爹有些恨铁不成钢。


急切道:“爹!吉王当初也只是郡王,代掌吉藩后便顺理成章做了亲王。”


“咱们楚藩往上数两代,也是弟终兄及。”


“伱如今代掌楚藩,好歹努努力啊!”


武冈王充耳不闻,专心致志给豆腐挑了个洞,塞了点咸菜进去,一大口吃下。


有些被烫着般赶紧下咽。


随后才赶人道:“好了,要去就去,别来烦我。”


父子两人又是一番拉扯,儿子才怕邬景和走远,有些恼羞成怒地重重摔了一下大门。


武冈王眼珠子斜了斜,又收回目光,摇摇头继续享受咸菜豆腐。


努努力?


这些人还真是从没认真研究过,紫禁城里那位,究竟是个什么性子。


现在出头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别说全身而退,恐怕除国移藩,都不远矣~


武冈王摇头晃脑,再度哼起小曲。


“吃了~咸菜~滚豆腐~”


“皇帝老子~不及吾”


……


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吃饭。


朱翊钧也在心不在焉地吃着晚食。


倒不是在想什么事情,而是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那陛下八月生人的话,那岂不是还有二个多月,便是万寿节?”


有些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响起,传入朱翊钧的耳中,他只当没听到。


但他没听到,却有别人接茬。


李太后含笑开口:“是极,还有二个月,便十二岁了,快长成大人了。”


陈太后难得同桌,似乎带着笑意,朝着皇帝说道:“是啊,可以考虑婚事了。”


朱翊钧无奈。


悄悄抬眼看了一眼两位太后,以及那位李春芳的孙女——刚刚入宫的李白泱。


两宫不知道什么心态,比外朝还积极。


天天拉着此女跟他一起吃饭,让他着实有些不习惯。


恰在这时,张宏从外见走了进来。


朱翊钧如蒙大赦,连忙巴拉两口吃完,放下碗筷:“娘亲,外朝似乎有要事,我先去了!”


说罢,一溜烟跑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