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8章 废物变宝贝,全靠兄弟衬托!我要做救世之主!天佑我大楚啊!(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无法抗拒的重利?


袁绍眼珠转了几转,隐隐已猜测出了沮授所指。


“大公子与三公子所以明争暗斗,手足相残这么多年,无非就是为了争夺储位。”


“今三公子不听王令,避往南皮拥兵自重,与大王父子生隙已是世人皆知。”


“臣以为,大王可宣布废去三公子世子之位,尔后许诺击败刘备后,便立大公子为世子。”


“如此,大公子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之物,还怕他不重归大魏,助大王里应外合击破刘备,扭转乾坤吗?”


沮授道出了自己的计策。


同时也不再顾虑什么袁绍的颜面,将袁谭和袁尚争位的事实,直接挑明,搬上台面。


张郃等河北众人,却暗暗吃一惊,难以置信的望向了沮授。


你沮授可是河北一派啊,竟然献计让袁绍立袁谭为世子?


这要是将来袁绍西去,袁谭做了魏王,你以为他会感激你今日所做所为吗?


不会。


他非但不会感激,还会在郭图这等汝颍人的煽动下,秋后算账,将他们这些曾经拥立过袁尚的河北派,统统清算一空。


你沮授为了魏国大局,为了袁家的基业,竟能秉公到连自己的前途性命都不成,连我们这些河北人的生死也不顾了吗?


张郃等众人彼此对视,眉宇间皆是流露出不悦之色。


袁绍却是醍醐灌顶,霎时间狂喜:


“好好好,还是公与你洞察人心,将那小子的心思看得透彻。”


“那就依你之计,孤现下就废了袁尚世子之位,派人往楚营之中,以世子之位来诱袁谭重归大魏!”


沮授松了一口气。


再看向袁绍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几分欣慰。


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与公孙瓒争夺河北,从谏如流,气量非凡的袁本初。


此时的袁绍,俨然又重生了几分明主之风,令他看到了魏国翻盘的希望。


“大王,公与此计,确实是不失为一出反败为胜,扭转乾坤的妙计。”


“可大公子毕竟先被刘备俘虏过一次,今又投降了刘备,哪怕重归大魏,这两次污点却无法洗清。”


“大王若真立大公子为世子,只怕会难以服众啊。”


张郃却又挑起了刺来,极力强调袁谭“两跪刘备”的污点。


毕竟他可没沮授那般无私,沮授能为大局而不顾自己的前途命运,他却做不到。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袁谭上位,自己却坐以待毙。


被他这么一提醒,袁绍心头微微一凛,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不由重新凝起。


张郃的提醒,虽多半出自于私心,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两跪刘备之人,配做世子,将来配做大魏之王吗?


若真有那一天,这岂非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大公子确实存有洗刷不尽的污点,其实臣此计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只为能诱使大公子倒戈而已。”


“至于将来谁做世子,臣以为,现下只有二公子配做我大魏世子之位!”


沮授忽然再次开口,献上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提议。


他竟在举荐袁熙为世子!


张郃等人先是一愣,旋即眼中涌起惊喜。


袁熙与袁谭虽是一母所生,但因平庸怯懦而不被袁绍所喜,既不被汝颍派看好,也不被河北被拥护。


这也就意味着,袁熙将来若坐上魏王之位,至少可保证不会对他们这些河北派,进行秋后清洗算账。


从某种意义上讲,袁熙做魏王,比袁尚做魏王更加对他们有利。


毕竟相比于审配文丑之流,他们这些人虽亦是河北派,却在袁绍和袁尚之间,选择了袁绍。


就算不是袁谭继位,将来若是袁尚重登王位,能不收拾他们?


这么一权衡利弊的话,袁熙确实成了大魏世子的最佳人选。


“二公子忠孝仁义,确实可堪当大任。”


“臣亦以为,二公子可为我大魏世子!”


张郃很快权衡出利弊,当即也站出来附合沮授。


袁绍彻底平静下来,捋着细髯沉思不语,脑海中渐渐浮现起自己那二儿子的身影。


恍惚间,他竟然发现,自己有点记不太清袁熙的长相。


这也难怪,他平素的关注重点,皆在老大和老三身上,大部分时间里,老二在他眼中形同空气一般。


无非是老二性格软弱,能力又平庸无奇,半点不像他。


这样一个路人甲般的儿子,哪怕是亲生骨肉,他是半点也提不起兴趣。


但在老大贪生怕死降刘,老三拥兵自重背逆不孝的节骨眼中,被沮授他们一提,袁绍竟忽然发现,老二竟变的顺眼了许多。


“尔等言之有理,如今看来,显奕老成持重,最为像孤。”


“诸子之中,确实也只有他配为我大魏世子,有能力守得住孤这份辛苦开创的基业。”


袁绍连连点头,口中尽是欣赏赞许之词。


至于袁熙那些软弱平庸的缺点,现下到他口中,也变成了老成持重的优点。


眼见袁绍采纳了自己献计,沮授松了口气,却又进言道:


“三公子手中毕竟还握有四万兵马,身后还站着不少支持者,倘若得知大王削其世子之位,就怕他一怒之下生出什么事端。”


“臣以为,大王可先派使者秘往南皮,假意哄骗住三公子,让他以为大王削其世子之位,只是权宜之计而已,以安其心。”


袁绍现下再没了脾气,只得拂手叹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