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7章 皇权士家寒门,咱皆大欢喜!状元陛下可点他,但不能揠苗助长啊!(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是放在当下,士家大势已成,却还未能如历史上那般独霸天下,寒门庶族也在士家的夹缝下崛起,并且不断壮大。


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便是一个相对最优解。


对皇权,对士家,对寒门来说,一个大家都能接受,能从中寻求到利益平衡点的最优解。


萧方遂也不做过多解释,拱手一笑:


“陛下谬赞了,臣这科举制也算不得完美,不过臣倒也自信,此制确实胜于陈群的九品官人法。”


“待此制于我大汉推行,相信陛下打赢这人心之战,当无悬念。”


“打赢了人心一战,陛下就可以着手挥师西征,伐秦灭曹了!”


刘备大笑,笑声中已是如铁般的自信。


当下萧方便与诸葛亮等众臣,就科举制的细节,各个环节,详细推敲了一番。


一月后,刘备一道圣旨传谕四方,正式宣布于大汉国内,推行科举之制,开科取士。


九州沸腾。


士家才俊们因察举制崩坏被阻断出仕之路,就此被疏通,自然是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寒门庶族看到了上升渠道为自己打开,看到了一条相对“公平”的入仕之路,自然也是倍感惊喜。


大汉朝内,凡有真才实学者,无不发自内心的拥护科举制的推行。


九州士子们对刘备这个天子的感激与拥护,亦随之达到了顶峰。


夏末时分,第一场科举乡试,于大汉所控制的九州举行。


荆州,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乃至于最偏远的交州…


各郡士家公子,寒门才俊,纷纷赶赴州治,参加了刘备登基以来,第一次的科考。


乡试胜出者,得举人身份。


两月之后,秋末时分。


洛阳宫室正式营建完毕,刘备率文武百官,还于旧都。


几天之后,会试于洛阳举行。


各州乡试的佼佼者,从九州云集于帝都洛阳,以决逐名额有限的贡士之名。


尔后会试胜出者,便有资格参加了刘备这位天子,亲自于洛阳皇主持举行的殿试,以争得进士身份,获得出仕为官的资格。


是日,皇宫,崇德殿。


刘备正亲自审阅着殿试众贡士的文章。


鉴于大汉伐秦在即,此次殿试刘备从实际出发,考的题目就是令众贡士们,写一篇关于如何伐秦灭曹的策论方略。


翻过一篇又一篇,刘备不断的摇头,显然没有一篇令他满意。


突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其中一篇策论上,眼前为之一亮。


“丞相,你看这个马谡的策论,与我们商定的伐秦方略,不谋而合啊。”


听得马谡之名,萧方心头微微一动。


于是便接过那篇策论,细细端详了起来。


马谡在这篇策论中,从天时地利人和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敌我实力,论述了伐秦的诸条方略,思路缜密周详。


最终,马谡认为各条方略中,唯有先取并州,剪除伪秦一臂,尔后从河东渡河杀入关中,乃是灭秦的最明智选择。


虽说马谡的策论当中,并没有象法正那样,提出两重声东击西之计的具体战术,但在大的方向,却与当日邺城他们议定的灭秦方略,大致不谋而合。


“嗯,这篇策论出自于这个马谡之手,倒也不奇怪。”


萧方微微点头,似乎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那可是季汉年轻一代中的翘楚,当年小舅子诸葛亮征伐南蛮,能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战略的人。


单拉出来论战略眼光,马谡也算是年轻一代中顶尖的那一批了。


当然,要是论战术能力和实战能力,那就是一地稀碎了。


“听丞相这么一说,朕对这个马谡,似乎有些印象。”


刘备重新接过那策论,盯着马谡这个名字思索起来,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萧方笑着提醒道:“陛下忘了么,这马谡乃襄阳马氏子弟,乃是马良之弟。”


刘备恍然省悟,啧啧赞道:


“原来是马季常的弟弟,这就难怪了。”


“朕记得当初在襄阳时,曾听过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说法。”


“马季常乃贤明之才,他的弟弟能有这份智计才华,确实也不足为奇。”


刘备遂提起朱笔,笑道:


“所有策论中,以马谡这一篇最佳,朕就钦点他为我大汉朝第一位状元。”


“此等大才,朕定然要重用于他,委以重任!”


说着刘备朱笔便要批红。


“陛下且慢!”


萧方却抢先一步,伸手拦住。


“马谡确有大才,陛下要钦定他为状元,倒也合情合理。”


“但臣以为,陛下现在就对他委以重用,只怕会是揠苗助长,反倒会毁了他呀。”


刘备不由一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