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8章 曹操:只要能守住成都,朕愿背负骂名!(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徐晃顿觉豁然开朗,刹时领悟曹操深意。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曹操的用意。


此举分明是刻意彰显对他的特殊礼遇,意在笼络人心。


没办法,现下城中可用之将,唯有他徐晃一人了。


他是曹操唯一可依仗之人,必须要善待笼络。


这份处心积虑的谋划,着实令徐晃唏嘘不已。


酒过三巡,曹操面上笑意渐敛,神色转为凝重。


“徐卿所言极是。”曹操缓缓开口,“成都城虽储有粮草,但若围城四五个月,必然粮尽援绝。”


“待粮草断绝之日,成都城岂不危矣?”


“朕以为当速谋良策。”


曹操神色肃穆道。


徐晃长叹:“陛下圣明,臣已明了此中关窍,只是如今内外隔绝,粮道已断,这粮草困局怕是难解。”


说罢摇头叹息。


曹操目光闪烁,压低声音道:


“现有存粮若要供养全城百姓,自是不敷使用。


但若仅供将士,或许尚能支撑。”


徐晃闻言眉峰微动,却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他再度摇头,满脸困惑。


有些话曹操终究难以启齿,只能暗示徐晃代为言明。


奈何徐晃半晌未能会意。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直言:


“徐卿可知,城中百姓多有积蓄。


朕思量着,若能将民间存粮尽数征收,当可支撑将士七八个月。”


至此曹操不再迂回,径直道出本意。


强征民粮以济军需,正是曹操的破局之策!


此言一出,徐晃惊道:


“若尽征百姓存粮,将士虽得饱足,可百姓当如何存活?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他们可都是大秦的子民啊!”


徐晃特意强调:“陛下,满城百姓,俱是大秦子民啊。”


眼见曹操欲牺牲百姓,他自是忍不住出言劝谏。


“朕岂忍见子民饿毙?”


曹操面露苦色:


“然若不如此,三军将士便要断粮,将士无粮,成都必破。


成都若失,全城百姓亦难逃死劫。”


静默片刻,曹操续道:


“征粮或致部分百姓丧生,不征则全城百姓皆亡。”


言罢满脸无奈。


徐晃心头巨震,终是理解了曹操的难处。


他躬身行礼,提醒道:


“陛下还请三思,此等行径必遭万世骂名啊!”


曹操霍然起身,凛然道:


“为这天下江山,朕愿担此骂名!”


望着曹操决绝的神情,徐晃眼中泛起敬佩之色。


他深吸口气,长揖及地:


“陛下仁德,臣自当效命,征粮之事,臣愿往!”


曹操暗自松了口气,他深知城中士卒多为蜀地子弟,如今要他们劫掠乡邻存粮,难免心生抵触。


此事非德高望重者不可为,而徐晃正是当世名将,舍他其谁?


见徐晃应允,曹操如释重负。


当夜,成都城沦为炼狱。


徐晃率部四处搜刮粮草,遇有抗拒者,立斩不赦。


百姓万没料到曹操竟如此心狠手辣,竟要将他们口粮搜刮殆尽。


初时尚有反抗,迎来的却是无情刀锋。


数日后,徐晃竟从百姓手中榨出二十万斛粮草,这等于是将全城存粮洗劫一空。


至此,徐晃在百姓眼中已化作魔头!


但他只求报答曹操知遇之恩,纵被千夫所指亦在所不惜。


得粮之后,曹军粮荒暂解,士气稍振。然而百姓却陷入绝境。


终于,饥民铤而走险,冒着生命危险出城投奔汉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