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4章:第四期基金发行(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怎么样?”


入夜,陆良跟苏婉玉视频通话,得知再有两周就到预产期,具体是提前,还是推迟就不得而知。


他笑着说:“20号前,我尽量赶过去,免得孩子出生,她妈妈还在惦记爸爸。”


这个月,陆良有点忙,凌晨一过就是9号,明天他就要回魔都,筹备新一期的私募基金。


15号去海岛参加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大会为期三天,作为理事成员,不能提前离开。


20号之前,应该能挤点时间,抽空过去一趟爱丁堡,但估计也待不了太久时间。


28号美联储要宣布提息,他们需要提前几天准备,好好布局谋划。


“哼~少臭不要脸了,谁会惦记你。”苏婉玉一脸傲娇。


“心情很不错?”


陆良看出苏婉玉的心情很好。


“因为姐姐啊,她好厉害哦~”


苏婉玉叽叽喳喳讲起,自从陆雅过来,生活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有点社恐,不喜欢跟人交流,郑晓璇虽然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陆雅没来之前,两人就像两个自闭孩童,连对面邻居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陆雅一来,哪怕语言不通,在很短时间,也能跟邻居,周边商店的老板混熟,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而且陆雅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很有经验,知道很多她不知道的注意事项。


虽然她身处爱丁堡,但中西方人种不同,对待孕期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苏婉玉只是过来留学,又不是在这边长大,国内那套,更适合她的体质。


“姐夫有点木讷,家里的粮油店,都是陆雅在管,交际能力杠杠的。”


两人聊了很久,大部分时间是苏婉玉在讲,陆良在听,直到夜渐深。


“国内应该两点了吧,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夜了喔~”


“嗯,拜拜。”


隔日中午,陆良从京城回到魔都。


飞机刚落地,孙玉涛对外放出消息,告知新一期私募基金立项,及管理规模和全新的收费模式。


“才15亿美元?”


“陆总,怎么越混越回去了?”


“执掌半年公募,被大A同化?胆子变小了?”


“不是说了嘛,30亿美元,国内只有15亿美元,剩下15亿美元,引入外资。”


由于有公募基金帮忙吸引火力,新一期私募基金立项的消息,只在小圈子流传。


除了本期的资产规模,及引入外资,采用阶梯式收费模式,也引起部分人的吐槽。


3+20N,以国内15亿美元规模为准,假设分为25份,每份认购需6000万美元。


‘3’则代表,需额外付出180万美元,这笔钱是无论盈亏都要缴纳的管理费。


业界普遍都是2+20,不过陆良在上一期私募就提高到3+25,倒也没人有异议。


关键是‘20N’,以30%盈利为准,盈利率每上涨30%,同比增加5%管理费。


如果达到60%收益率,管理费25%,90%就30%,120%就是35%,封顶40%。


“合着只要盈利到150%,假设每份赚9000万,陆良就要分走3600万?”


“这个收费模式,是不是有点变态了?”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只是想讨价还价。”


全新的收费模式,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有涟漪,但没有影响。


想要达到封顶40%的要求,起码要有150%的利润,9000万扣掉3600万,还有5400万,90%的净收益。


以陆良如今的声望,发起100亿美元,甚至200亿美元规模的私募,都轻轻松松。


他却选择发行30亿美元,其中还有一半份额留给外资,国内资本只有15亿美元。


还有结算周期,不同上期的三年,这期只有一年,明显他就是奔着投机去的。


一时间,孙玉涛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一年内,30亿美元想变成75亿美元,达到150%收益率,其中蕴含很高的风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