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八皇子,一生伏首拜神洲(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短短数年,他便在学子监的辩驳中崭露头角,文辩驳连败数位大庆兵法大家,名震京都。


四年前,北风携三十万大军南下。


同年,陆家军领三万人北上黄河。


两军对垒。


天下为之震动。


这时,提出反对奏折最多、声音最为坚定的,正是靖王周成。


他深谙兵法之道,深知拓拔术遗用兵已得其中三昧,排兵布阵皆是当世一等。


且敌军势大,压境而来,唯有据险而守,方有胜机。


然而,陆家军却直临黄河,两军摆开阵势,这在周成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简直是自寻死路。


加上周成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陆家军真正的指挥者,竟是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少年。


没有任何从兵经验,前二十年只是道观中的看经的道士。


这个消息让周成气急败坏,他在京都中痛骂道:“小而乱国,真是荒谬至极!”


他多次上奏,力求撤换陆沉,然而最终被虎牢关守将王阳以人头担保,扛下了朝中的问责。


周成心中疑惑重重,一个后生有何过人之处,竟能赢得王阳这等重臣的青睐,甚至不惜以性命相保。


未曾料想,短短三月。


北方战场消息传来,陆沉领兵三战三捷。


周成细细研读战报,对陆沉的用兵之道赞叹不已,认为其老道程度不输于拓拔术遗。


确实有资格领兵。


然而,周成也深知,陆家军兵马不足,只能依靠奇兵取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又过三月,陆家军身陷重围,周成心急如焚,召集谋士,日夜研究地形河图,寻求破敌之策。


群策群力之下,众人也只得出一个结论:


前后追兵,后有滚滚黄河,拓拔术遗用兵稳健,坚壁清野,陆家军已陷入绝境,再无生路。


周成心知即便是自己,也无力回天,只能坐以待毙。


他长叹一声,等待战败的消息。


然而,半月之后,捷报传来。


陆沉竟引兵三渡黄河,南下合剿,大获全胜。


震惊天下。


北方来往京都的信使日夜兼程,骑坏了十匹贵马。


手持捷报敲响皇城大门,高振道:


“北方大捷。”


“北方大捷,陆家军斩敌六万众!”


京都沸腾。


二十年来从未有的大胜。


一时间,帝都一夜鱼龙舞。


周成看着战报上短短数百字。


字里行间,如同铁马冰河,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他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尤其结尾处陆沉那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他心中畅快,靖王府摆宴十里长街。


当日,他召集了诸多门客,围炉而坐,共同分析这战局的变化。


他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然而最终,当所有的分析都汇聚在一起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此人用兵,已如鬼神。”


后面一年时间,陆家军屡战屡胜,数百战役,无不以少胜多,半月攻破云州,一月夺燕州。


攻必克,战必胜,北风大军胆寒。


陆家引兵两千渡口,吓得三万北方大军落荒而逃。


后来者北风军中曾有令,见陆家旗有逃兵者,不斩。


一时间,这位最反对陆沉的八皇子,成了最为推崇陆沉之人。


那句“四百年来,用兵无出其右。”


便是出自这位八皇子之口。


他其实还有一句话,只是以他的身份无人敢于传扬。


“一生伏首拜神洲。”


陆沉,字神洲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