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箭术开始修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1章 逼宫政变(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群当中。


立即有人认出唐王的身份。


李恭?


陈三石没有见过此人。


当初永乐府城破之后,李恭就是失踪不见。


想不到,会出现在这里。


当时负责攻城的,是孟去疾。


据陈三石所知。


孟去疾,是皇帝留在东境的唯一心腹。


皇帝总不会自己抓人刺杀自己?


再不然……


太子?


可问题是。


太子闹这么一出,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三名玄象,一名武圣。


除去四名高境界武者后,四面八方又涌现出十几名化劲、通脉的蒙面刺客,同样是直接无差别攻击。


“轰——”


就在短短几次交手之后。


锦衣卫、虎贲军、西厂,各路人马接踵而至。


李恭还不作罢。


他竟然硬生生在两名武圣联手的情况下,边打边退,最后一跃跳下山崖,顺着陡峭的岩壁深入山谷,很快消失不见。


黄鸿、范天发对视一眼后,一起追了过去。


其余人,则是包围住剩下的三名刺客。


“保护陛下!”


身穿绯红官袍的陈三石身上没有兵器,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护在皇帝身前,脸色煞白,嘴角溢血。


“父皇!”


时至此刻。


秦王、齐王才反应过来,从锦衣卫手里夺过一把刀后,争先恐后地冲过来,挡在皇帝的身前:“父皇莫怕,有儿臣在,刺客绝对伤不到父皇一根毫毛!”


“父皇!”


锦衣卫指挥使十二皇子曹芝,也提着绣春刀匆匆而来,他看了眼陈三石,表示关切,然后提着刀就去跟刺客搏杀。


“铛铛铛!”


兵器撞击、撕裂的甲胄的声音响起。


三名刺客很快彻底被吞没。


最后留两名活口。


一场混战宣告结束。


“陛下!”


慌乱的群臣纷纷询问:“陛下可有受伤?”


“臣等死罪!”


“死罪啊!”


“太医,传太医!”


“……”


“轰!”


树林中传来打斗声。


几名太医,一人提着一具刺客的尸体来到皇帝面前:“陛下安然无恙乎?”


从头至尾。


隆庆皇帝都站在原地一动未动,就这么古井无波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跟他没有关系,直到事件尘埃落定,才缓缓朝着人群中走去。


他看着地面上七皇子的尸体,龙目平静,看不出情绪。


“快!”


几名太监招呼道:“护送陛下回寝宫!”


“寝宫?”


终于,隆庆帝幽幽开口,似冥龙出声:“养心殿,朝会。”


“朝会!”


“还愣着做什么,百官上朝!”


“……”


留下锦衣卫等人处理后续事务。


百官陆陆续续来到养心殿内。


“师弟,你不要紧吧?”


房青云推着轮椅靠近:“伤的深不深?”


“还行。”


陈三石控制的还算不错,不会影响接下来自己办事,又确确实实受了伤。


他是真的不想参与这些破事。


可问题是……


偏偏让他跟皇帝走在一起的时候刺客动手。


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


要是不护驾,就等于死罪。


怎么也要演上一演。


“狗日的。”


汪直趁着周边无人,压低声音说道:“你们说,是谁干的?太子不会这么蠢,如果是陷害的话,手段同样有些低劣。”


“看着就行。”


房青云淡淡道:“与我等无关。”


等到所有人来到养心殿内后。


隆庆皇帝早已在崭新的龙椅之上端坐。


这龙椅,是半年前打造好,耗费极大物力从京城运过来的。


在太监的示意下。


群臣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在呼喊万岁的时候,大部分人还心有余悸,毕竟许多同僚前一刻还在身边说话,后一刻就倒在血泊之中,以至于声音都有些发颤。


隆庆帝没有说话,只是抬手示意平身。


然后,就把他们晾着。


一晾,就是一个时辰。


老皇帝自己,则是依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直到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斜斜地洒入大殿内。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鸿和虎贲军统帅范天发,以及孟去疾等人赶回来汇报情况。


“如何了?!”


严茂兴厉声质问道:“刺客抓到没有?”


“陛下,臣死罪!”


孟去疾跪倒在地,重重磕头:“刺、刺客跑了!”


“跑了?!”


全场一片哗然。


“你在胡说什么,怎么能跑了?”


秦王站出来,问道:“山上里里外外加起来有两万余兵马,伱们三个武圣,能让李恭一个人给跑了?”


“陛下,臣等无能!”


范天发愧疚道:“追到山崖之下后,那李恭不知道用了什么妖法,忽然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黄公公?”


白发苍苍的内阁首辅严良缓缓抬头,投去目光。


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幼和皇帝一起长大的太监黄鸿出声:“陛下,范将军和孟将军说的都是实话,李恭确实消失了。”


“荒唐!”


严茂兴愤怒地指责道:“一个敌国刺客,在万军从中刺杀诸多官员,其中甚至还包含一名皇子,然后……就这么走了?有内鬼,一定有内鬼!”


“对啊对啊。”


“肯定是有内应。”


“否则的话,他连上山都不好上。”


“抓内鬼!”


“千刀万剐!”


“一定要把这该死的内鬼抓出来!”


“……”


文武百官七嘴八舌地说着,他们各个都感到愤怒,一方面是觉得恐惧,另一方面是觉得屈辱。


掌印太监黄鸿缓缓起身,来到皇帝身边站定。


他看着闭目的皇帝,在得到微微点头的肯定后,开始问话:“孟将军,永乐府是你攻打的,李恭也是你领人去追杀的,你来说说吧,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臣、臣不知啊!”


孟去疾脸色难看:“当初全歼永乐府内的庆军以后,臣率领三千轻骑朝着西边追杀,逼得他们弃马而行,可是等到五寨山一带时,他们忽然就消失了,臣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紫薇山之上。”


“臣有一言!”


小阁老严茂兴打断道:“自从四月起,紫薇山的清理和安保工作,都是由玄甲军和虎贲军来负责,直到十日前,京城的金吾卫才前来接替核心区域。


“但是外围之地,还是由虎贲军和三千玄甲军负责。


“所以,最有可能放他们进来的,无非就是陈大人的玄甲军和虎贲军!”


玄甲军和虎贲军。


众所周知,玄甲军是皇帝亲手培养的两大京军之一。


就算陈三石要刺王杀驾,玄甲军也未必会听命。


更别说,这位陈姓将军和朝中各个势力牵扯不深,根本就没有理由这么做。


那么……


小阁老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虎贲军!


“咚!”


“陛下!”


范天发五体投地,惶恐万分地说道:“臣有疏忽,臣甘愿领罪,可、可是人绝对不是臣故意放进来的啊,陛下明鉴啊陛下!”


“好啊,你这就招了?”


严茂兴攻击道:“范天发!你勾结敌寇行刺陛下,图谋不轨,意欲何为!”


“招?我招什么了!”


范天发慌忙道:“严大人,你可不要胡说八道!当时攻打永乐府的时候,我还在绿岭山和庆国大军血战!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李恭!当时都有谁在永乐府,最有嫌疑保住李恭一条性命,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孟去疾。


严党门生,陛下亲手一路提拔。


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


范天发显然是在反击。


“胡说八道!”


严茂兴驳斥道:“范将军,你当时确实不在永乐府,但是有人在!”


话中之意。


直指太子!


听到这里。


老态龙钟的严良神情明显一变,他斜着眼睛瞥了眼自己的儿子。


这一幕。


陈三石收入眼帘。


看来……


严茂兴还真的是背着他老子参与皇储之争。


“父皇!”


秦王跪在地上,往前攀爬数步:“父皇,今日那刺客谋害父皇不成以后,明显是冲着儿臣和八弟来的,儿臣险些……险些就再也没办法孝顺父皇了!”


“是啊陛下!”


严茂兴补充道:“臣观李恭出手,本意似乎并非陛下,而是秦王和齐王,是什么人,非要杀死秦王和齐王呢?”


秦王、齐王一死。


除去镇南王之外,就再也不可能有人争夺皇储之位。


谁受益最大,自然就是谁。


一时间。


群臣纷纷把目光投向跪在地上保持沉默的太子,纷纷议论起来。


“太子爷~”


龙椅之上,隆庆皇帝闭着眼睛,刻意加重最后的“爷”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咳咳咳……”


太子先前受到战斗余波的冲击,孱弱的身子变得更加虚弱,咳嗽半晌后,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儿臣无话可说!虎贲军是儿臣负责的,出了纰漏,自然是儿臣的责任!”


“陛下,事有古怪啊!”


兵部尚书高渤帮腔道:“这件事情从头到尾,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故意栽赃陷害,陛下明察秋毫,想必一定不会被这种低劣的手段蒙蔽双眼!”


“栽赃陷害?”


严茂兴瞪着眼睛:“高大人倒是说说,在座的各位,还有谁能控制得住李恭,让他老老实实卖命,谁有这个能力!”


“严大人!”


高渤反问道:“你不如明说,你到底什么意思?!”


“陛下,臣有本启奏!”


严茂兴从怀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章:“这些,都是高渤高大人这些年来和大盛各地官员的来往通信,在信中,高大人各种许诺官爵,拉拢人心,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七品知县,脉络之广,简、简直触目惊心,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少军政要员!


“就在东境开战之后,高大人就修书给孟去疾将军,说只要他点个头,将来就给他封国公。


“那可是国公!


“高大人一个兵部尚书,他有什么资格去给一名封疆大吏封国公?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要代替陛下行天子之事?!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陛下!”


言谈之中。


句句不提太子,句句又都是太子。


“陛下……”


先前被咬一口,正处于愤怒状态的孟去疾附和道:“严大人所言不假,臣不久前确实收到过一封信,但是臣绝对没有理睬!”


“高大人。”


隆庆皇帝先是喊人,停顿数个呼吸后,才似笑非笑地说道:“你要不要看看,给朕也封个什么官儿当当?”


“陛下,臣、臣绝无此言啊!”


高渤连忙解释道:“臣下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出这种话来,严大人这是疯了,他想用这种栽赃陷害的方式,来掩盖他贪赃枉法的事实!


“去年,他们工部光是修战船,就花费上千万两银子,结果最后就造出来四艘船,给的借口,是出海的时候沉了!


“这一沉就是十艘,这不是骗傻子的话吗?


“还有前年修贺州运河,也是他们负责的,结果修好不到半年,就被一场洪水冲垮!


“还有南方的丝绢案……


“如此种种!


“臣敢打赌!严大人家中的银子,只怕是比我大盛朝的国库都要多!”


“你放屁!”


严茂兴丝毫不顾斯文,在朝堂之上破口大骂:“你说的这些,每一条损耗都写的都清清楚楚,对得上帐!”


“是啊,对得上。”


高渤冷哼道:“查粮仓就起火,查土地就死人,怎么可能会对不上?”


“高大人,你休要血口喷人,顾左右而言他!”


严茂兴意识到话题偏移,急忙说道:“今日我等再议论是谁行刺谋逆!”


“父皇!”


八皇子齐王开口:“儿臣忽然想到一个可怕的事情!如今父皇和一众文武大臣都在紫薇山,负责卫戍的兵力主要有三,孟将军的镇东军,虎贲军,和金吾卫!在这种情况下,高大人拉拢孟将军的镇东军,意欲何为啊!真要是让高大人成功的话,他一声令下,岂、岂不是十万大军就能包围紫薇山!”


“朕听明白了。”


隆庆皇帝睁开双目,他身子微微前倾:“你们是不是想说,朕的儿子想杀朕?”


此话出口的瞬间。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养心殿,一下子安静的落针可闻。


这话。


一群的大臣可不敢说。


“父皇。”


这时,齐王开口道:“其实,这件事情也未必跟大哥有直接的关系,儿臣和四哥,都相信大哥绝对没有谋逆的心思!”


“对对对。”


秦王附和道:“严大人,你也不要太过激进,太子殿下以仁孝治天下,他是断然不可能做出如此悖逆天理之事的!只是……”


他顿了下,“但大哥手底下管着的人太多太杂,就算太子殿下没这个心思,他手底下的人未必没有这个意思!”


“四哥说的好!”


齐王跟他一唱一和:“这些人居心叵测,自己想在朝廷上更进一步,就瞒着太子殿下胡作非为!”


“说的就是你,高渤!”


严茂兴丝毫不拐弯抹角:“高大人不仅仅想当内阁首辅,他甚至曾经在酒醉过后,放话想要让我大盛朝恢复相制,他想当宰相!


“只是想不到……


“他狼子野心到此种地步,竟然连这种手段都用出来了!


“这不仅仅是谋逆,也是在陷太子殿下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真该千刀万剐,最后再五马分尸!”


隆庆皇帝听着喋喋不休的状告,手里慢慢地翻阅着弹劾兵部尚书高渤的折子,最后统统往前一抛,洒落得满地都是。


“陛下!”


“陛下息怒啊!”


群臣重新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只听得耳边传来不怒自威的悠长雄浑的声音。


“紫薇封禅,本来是我大盛朝百年来的头等喜事,怎么就被你们搞成这副样子。”


“一会儿是朕的儿子要杀朕,一会儿又是朕的爱卿要杀朕,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多人要杀朕?还是说,朕真的就这么不堪?”


“陛下息怒啊,臣等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严茂兴解释道:“臣等只是想铲除奸佞,还我大盛朝廷一个朗朗乾坤呐!”


“陛下。”


高渤不甘示弱地说道:“究竟谁是奸佞,只需要去家中一查便知……”


两人虽然还在争论。


但是随着皇帝的发话,声音愈来愈小,不敢再大声喧哗。


“诸位大人,不要再吵了。”


掌印太监黄鸿开口,语气中带着警告的意味:“今日之事究竟如何,陛下自有圣断,不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严茂兴,高渤立即闭嘴。


只见一袭道袍的隆庆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恰巧一阵清风刮进殿内,吹得长袍鼓荡,胡须飘飘,他没有急着给出结果,而是念诵起诗词:“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你们这些人,有些是水有些是云。


“奸佞?”


他挥动拂尘,目光在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


“哪里来的奸佞?


“在朕眼里,你们没有奸佞,都是忠臣,无非是所做的事情不同罢了,在朝堂之上争来争去,像个什么样子?


“朕的儿子要杀朕,朕打死也不信。


“高渤要杀朕,朕也不信。”


“陛下,明鉴!”


高渤五体投体。


“不过你们有一点说的是对的。”


隆庆皇帝看着不断咳嗽的太子:“太子殿下监国多年,累坏了身子,朕听说现在每天喝的药比吃得粮食都要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今日起,监国的担子,太子就先放一放吧。


“太子爷,你意下如何?”


“全凭父皇吩咐!”


太子没有半句反驳。


一场朝堂争锋。


到此,基本上落锤定音。


表面上看


皇帝没有直接给此次刺杀嫌疑最大的太子定罪,但还是拿掉其监国的位子,对于秦王、齐王来说,算是大功告成。


安静看戏的陈三石,注意到到一个问题。


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的矛盾不是一日两日,有两位王爷甚至遭遇永久圈禁,秦王和齐王也一直低着头做人,好几年都躲在封地不敢回京。


直到最近两年。


也就是云州十日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