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二章先生有大才啊(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呃,是下官写的!”杨正山有些心虚的捋了捋胡须。


“你写的!”周兰嗖的一下站起来,满眼的不可思议。


她有些不相信,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杨正山。


杨正山是什么人?


原身二十年前只是一个普通士卒,而现在杨正山也从未真正的领军出战过。


他凭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兵书来?


“真是你写的?”


“千真万确!”杨正山肯定的说道。


反正在这里也没有人能拆穿他,他说是他写的就是他写的。


而且这也是事实,这本册子可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周兰收回目光,坐下又翻开了手中的册子。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不过她相信杨正山不会骗她。


旁边的周绪见两人如此情况,心中也不免生气了好奇。


“给我看看!”


他也不客气,直接从周兰手中将册子拿了过去。


周兰想要阻止,却已经被周绪拿到手了,最终她只能恋恋不舍的看着周绪手中的册子。


堂中再次陷入了安静中,周绪很快就沉浸在书中的内容中,而周兰的目光在书册上和杨正山之间来回徘徊。


“妙啊,妙啊!”


突然,周绪惊喜的叫起来。


“好一个瞒天过海!”


刚看完几页,周绪猛地抬起头来,“这真是你写的!”


“嗯!”杨正山有些无奈的再次点点头。


“先生有大才啊!”


周绪起身拉着杨正山,又赞赏又期待的问道:“先生是如何想出来的?”


“满天过海,这计策也不是没有人用过,但是从未有人总结的如此详细,如此具体!”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我是从前人的兵书中总结出来的。”


“这计策讲的是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可对?”周绪问道。


杨正山道:“对也不对,避实就虚的前提是洞察敌人的虚实,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对对对!”周绪连连点头。


接着,这位世子仿佛陷入了癫狂的状态,拉着杨正山问了无数个问题,搞得杨正山一个脑袋两个大。


若不是杨正山前世真的读过三十六计,并且还了解过每一个计策的深意,他真不一定能解答周绪的所有问题。


周兰在旁边也听的不亦乐乎,不过她留了一份心神关注起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周兰不得不开口打断周绪。


“大哥,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吃饭!”


此时已过午时,是该吃饭了。


“吃饭!”


周绪回过神来,“对,吃饭,正山兄,一同喝一杯可好!”


他还是不想放杨正山走。


通过之前的交谈,他已经了解了杨正山的虚实。


杨正山是有真本事的,在兵法上的很多见解都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


不过他也能看出杨正山应该没有真正的领军作战过,很多事情,杨正山的见解很独特,但涉及到具体事情上,杨正山又显得很无知。


比如斥候该如何探查敌情,这其中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的,但杨正山却不是很清楚。


这也正常,虽然这一年来杨正山看过一些兵书,也在军中了解过各兵种的战斗方式和相关制度,但毕竟时间尚短,有些东西她还没有吃透。


简单来说,杨正山就是因受过前世的熏陶,拥有很多这个世界没有归纳总结出来的独特见解和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上,他其实不如这里的土著将领的。


人家领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岂是杨正山随随便便就能超过的。


智谋很重要,但经验也很重要。


杨正山的谋略没有问题,但在经验上欠缺很多。


不过这不妨碍周绪对杨正山的推崇,甚至周绪在知道杨正山的过往之后,还为杨正山惋惜不已。


“先生若是二十年前没有离开重山镇,今日必是军中将帅,朝中栋梁!”


杨正山还真不知该怎么回这话。


以原身的武道天赋,若是一直留在重山镇,说不定真能混到游记将军或参将的地步。


可那只是武道上的天赋,至于领兵作战上,杨正山也无法估量,毕竟人的成长是跟经历和际遇有关。


饭桌上,周绪又与杨正山聊了很多,从兵法聊到练兵,从建宁卫聊到重山镇,从东海胡族聊到朝堂。


一开始杨正山还能应付,不过涉及到朝堂,杨正山就相形见绌了。


虽然他现在也是正五品千户,可是他从未去过京都,也从未接触过朝堂,所以对于朝堂的事情,杨正山只是安静的听着周绪和周兰讨论。


午饭之后,杨正山晃晃悠悠的走出了参将幕府。


他被周绪灌了不少酒,好在他的酒量还不错,并没有醉死过去。


年礼都送完了,当天下午杨正山就与赵远辞别,返回了迎河堡。


第二天,周兰就派人来迎河堡还礼了。


周兰的节礼自然不是杨正山节礼能比的,足足四辆马车,装的满满当当的。


这份节礼不比当初周兰去杨家村送的谢礼少。


对此,杨正山还能说什么,只能美滋滋的收了。


“不错,不错,周将军不但是粗大腿,还是财神爷!”


“啧啧!居然还有一套金漆山文甲!”


杨正山抱着一套三十多斤重的战甲,乐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他也不是没有战甲,身为武官,朝廷自然会给他们提供战甲。


不过朝堂提供的战甲都是布面甲,又怎么能比得上周兰送的金漆山文甲。


铠甲可是战场上保命的东西,一副上好的铠甲可是能当成传家宝的。


再配上之前周兰送的鎏金飞鱼枪,杨正山这一身装备比不那些勋贵爵爷差了。


至于其他的布料、茶叶、笔墨纸砚,杨正山反而没有在意。


他其实对衣食住行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不是差的没法用就行,没必要追求太过奢侈的东西。


收了周兰的谢礼后,杨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大年三十早上,官衙后院内,杨家众人都忙碌了起来。


昨天刚刚从安宁县赶回来杨明诚正带着杨明浩和林展贴对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