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装逼少女,兄弟情深(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恒问:“有没有看到好多毛嘴巴一起吹?”


“你大爷!!!”


心一直绷紧绷紧的张志勇猛地只感觉天灵盖冒出一阵阵凉意,咬着腮帮子再次加快速度,超过了他。


李恒哈哈大笑,跟着加快点速度,并排说:“唱国歌。”


“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


这是两人的保留曲目了,一路见证了他们的兄弟感情,每当内心害怕到了极点时,就会扯着嗓子一起高歌一曲。


歌声震天!


在黑暗中显得尤为醒目,也不晓得路两边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被吓个半死?


反正在怀旧的一幕幕中,李恒走过了心惊胆战的高山路,来到了镇上。


此时天还没有开透,光线不甚明亮,将街道两旁的房屋映得影影绰绰。


起早的小贩已经开摊,卖得最多是包子、馒头和烧麦之类的早点快餐,见人经过就试着吆喝一嗓子“伢子,吃早餐吗,新鲜出炉的”,口号不新颖也不奇特,能坑一个是一个。


汽车站靠小镇西边位置,很小,比较破旧,到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墙刷标语,每天只有寥寥几趟班车进出。


它的公厕经年累月流趟着黄水,想上厕所的人没有视死如归的决心是不敢进的,只能往后背山里钻。


“伢子,你们去哪里?”


还没到站门口,班车售票员就已经小跑过来拉客了,那个热情劲呼,口水都快喷到脸上来了。


李恒不着痕迹往边上挪开点,问:“去邵市,还有座位吗?”


“有!有大把,快上去坐。”售票员手拉着他的胳膊,一如既往地热情。


李恒本以为自己已经来得很早了,没想到上车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售票员明显满嘴谎话啊,几十年没坐班车了,都快忘了这套路了。


粗粗一扫,车里不下30人,里面的好位置全被占了,就剩最后排还有三个孤零零的空位。


意外且不意外的是,其中遇着了好几张熟面孔,都是中考同一批考进邵市一中的同学。


比如坐在后面倒数第二排的肖凤。别看她也姓肖,却跟肖涵没半毛钱的关系,身子瘦瘦的,来自石桥铺金矿那边。


她是距离杨应文最近的人,巅峰时的一次期中考试曾只落后杨应文一分,差点斩断杨应文的龙脉,登顶全校第一。


不过她一直是学霸来着,就算进了邵市一中,也是诧叱风云的人物。要是记忆没出错,这妹子应该是考进了清华,后来具体什么情况他就不晓得了,两人联系不多。


见李恒上车,过去一向沉默寡言的肖凤快速用眼神瞟了瞟他。很显然,她在寒假也是听闻了某人的风流事迹呵。


接收到这姑娘的眼神,李恒很大方地打声招呼:


“早上好啊,肖凤同志。”


肖凤惜字如金,没做声,但仍旧看着他。


“嘿嘿,李恒你真帅,你的传说都可以写进世纪百大案例了。”


代替肖凤接话的是另一个熟面孔,坐在肖凤旁边的阳成。


这是一个矮墩墩的小胖子,初中时成绩猛猛地,常年位居全校前五名,但高中不知怎么的,落下去了,挤进全校前100成了他努力奋斗的目标。


李恒在他面前停住脚步,低头递一个拳头过去,问:“真夸,还是想挨揍?”


阳成脖子缩了缩:“皇天后土在上,死心塌地地赞美!”


李恒收回拳头,欣然点头应允:“果然优秀的人,眼光都一样。”


同他预料的差不多,杨应文果真昨天没走成,这会和肖涵坐在最后排,时不时跟前排的两人说上几句。


当然了,这姓杨的不地道,就不浪费笔墨了,竟然走人时不喊他们。


肖涵今天穿一件红色外套,眼睛明亮而深邃,一头细笔软直的长发拢在腻白脖颈,配上那粉红丝的发夹和耳坠,还是一如既往的美。


或者说,这姑娘长得太过惹眼,天生就是衣服架子,穿什么都美。


见李恒劲直朝自己走过来,肖涵突然鼓足勇气,稍稍抬起右手微笑打招呼:“嗨!李恒…”


恰在这时,前面的售票员大声嚎嗓子:“马上发车了,请大家准备好零钱,要收票了。”


这是售票员和司机的好心,他们尽量不在半道上收票,就怕被中途上车的小偷扒手给惦记上了乘客的钱包摆放位置。


售票员这一出声干扰,李恒没留意到肖涵的小动作,更没听到她的招呼。


只见他一个大跨步过去,接着一屁股瘫在后排靠窗的位置,然后长吁一口气放松身子,疾步走这么远的山路,真他娘的累死了!


肖涵呆了一会儿,随即抬起左手,不动声色地拉了拉右手臂,尔后觉得自己太不争气,又用左手掐了右手背一把。


她内心安慰自己说:没人注意到的吧?没事,我还是那个淡淡的装逼少女。


张志勇向来就犯有美女恐惧症,看到好兄弟把靠窗的位置占了,他杵在过道,根本不敢和肖涵挨着坐。


缺心眼猛使眼色,李恒假装没瞧见,闭上眼睛休憩。


没撤了,张志勇使出杀手锏,“一顿小炒。”


李恒不为所动,继续逗他。


张志勇加大筹码,“两餐,你别太过分了。”


李恒睁开眼睛,悠悠地说:“外加一斤麻辣海花。”


这年头在邵市能吃上麻辣海花,那绝对是人上人,要一块钱一斤呢,


死贵死贵的!


也不知道那些黑心商贩为什么会把价格标这么高?


难道是运输不易的原因?


张志勇心在滴血,但还是忍了:“成交!”


全程目睹两人的塑料兄弟情,等到他们换完位置后,杨应文开口说话了:


“李恒、张志勇,你们两个怎么才来?车子都要开了。”


刚才还翻过脸的李恒和张志勇瞬间兄弟齐心,齐齐撇过头望向窗外,不带搭理的。


ps:这章4000多字,二合一一起发了吧,懒得分章了。


现在是为了推荐位每天只能发这么多,上架后爆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