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什么叫贵人?这就是(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恒转头看向邹平:“邹编辑,你呢?”


在这个关键当口,陈小米和王润文一同直直看着对方。


迎着三双眼睛,邹平叹口气道:“千字30已经是国内最高稿费标准,《收获》杂志也只能给这么多。”


闻言,陈小米暗自松了口气,稍后视线挪到李恒身上,想看他怎么决定?


接受到这臭婆娘的眼神,李恒哪里还不明白对方安的什么心思,但他根本没理会,而是转而试探问:


“邹编辑,那版税呢,贵社定多少百分比?”


陈小米听得有些蒙。


邹平同样没头没脑,下意识问:“什么版税?”


无怪他这么问。


因为在他的十来年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有作家询问版税的事情。


在这之前,邹平潜意识中压根就没这个概念。


两人的懵逼反应没有出乎李恒的意料,毕竟后世第一个拿版税的爷可是王硕,印象中得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但他依旧往下说:“两位,我记得国家前几年出台了一個政策,制定了“万册5%基础稿酬”的版税比例。


如果我说不要稿费,而是同贵社以印数稿酬达成协议…”


话到这,他故意停下,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人,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的心很大,明知不可为,明知拿版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也想试一试。


或者说,就算这次没成行,但有今天的铺垫,说不定下一次就成了呢?


毕竟他前生是见过大钱的,眼界和野心也远远大于同行。


上辈子王朔能干成这事,他就想看看提前两年有没有一丝可能的机会?


如果有,那他就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凭此身份,今后在文坛可以横冲直撞,文人们都得逞他的情。


要是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嘛,灰溜溜夹起尾巴就是,实在不行,咱转头换一家杂志社老老实实挣人民币。


闻言,陈小米和邹平面面相觑,齐齐愣住了,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李恒年轻气盛,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太荒唐了!


国家是有这政策不假,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实里还没谁拿过版税啊。


就算地位超然的《收获》杂志总编巴老先生,也没破例,也是规规矩矩拿的稿费。


陈小米和邹平一致认为:《活着》是好,是很了不起,但还没好到李恒能凭借一个新人作家身份力压出版社的地步。


两编辑一副拧巴脸,沉默当场。


这一幕把英语老师看得提心吊胆。她好想劝劝李恒,但碍于场合不对,到底是没说出口。


看陈小米和邹平默契地都不发表意见,李恒抬头望一眼墙壁闹钟,起身说:“两位,马上要上课了,我得先去上课,咱们下午再会。”


见他是真走,邹平这时按捺不住说:“李老师,印数稿酬的事,以前没有先例,我没法立即给你答案,得向社里请示一下。”


李恒笑笑道:“可以的,我不急,还请两位替我保密身份,那回头见。”


说完,他打开房间门,真走了。


陈小米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皱了皱眉。感觉自己苦心将的一军又成了空气。


过了会,平复好心情的邹平对王润文感谢说:“王老师,今天麻烦你了,我现在得跟社里领导联系,就先走一步。”


王润文送他到门口,“这是举手之劳的事,邹编辑太客气了,请慢走。”


一下子走了两个,屋里瞬间冷清下来,陈小米打量一番王润文,尤其是多暼了几眼其饱满的胸部,最后也提出了告辞。



“叮铃铃…叮铃铃…”


沪市,《收获》杂志主编办公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