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一章各自算计,张亮的如同算盘(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房玄龄离开政坛一段时间里,朝堂上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大事。


更别说是这些细小的升迁了。


“难道你们都忘了卫国公府中的两位公子了吗?”


“将门无犬子,二位公子常伴在卫国公的身边,耳熏目染之下,兵法韬略也定是远胜于常人,再说大世子李德謇更是征战过高句丽,屡次建立战功,在如今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比其更胜任了。”


许敬宗言道。


“左仆射言之有理,不过,让李德謇执掌大权,是否妥善?毕竟,在张亮的信件之中,可是声明为前太子讨回公道,而李德謇与前太子李承乾关系莫逆,如果这一切都是出自前太子李承乾的谋划,那后果可就可堪设想了。”


褚遂良忧虑的回道,并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考虑的太多了。


李德謇也是因为李承乾的事件被牵连,被朝中大臣弹劾,所以才一直没得到赋予重要的职位。


李德謇的回归,也确实让很多人保留了疑虑。


不过,卫国公府势大,也没有人真正的敢正面硬刚。


如今在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候,要是任用错了,一切都休矣。


“前太子李承乾心思缜密,战略更是另辟蹊径,在对战三国之时,用的都是奇谋,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对方,不得不防之。”


褚遂良对于高句丽三国的战役也有过了深入的解刨,善于心计的他,自是比其他人看的更深。


上兵伐谋。


李承乾的危险程度很大,很多的时候,人还未之,他却已经提前展开了算计。


哪怕现在确定李承乾远在高句丽,但也不得不防。


李德謇极有可能就是李承乾精心布置下的一枚旗子。


而,他也更是知道,许敬宗也是因为李承乾提携,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也不得不防之。


“国之危难之时,更应当是疑人不用,疑人不用。”


“卫国公府乃是大唐国公,都是大唐的忠臣良将,怎么会有叛逆之心呢?”


房玄龄出声道,决定任用李德謇。


他是唯三知道些许内幕的人,所以对于此,并未有过过多的担忧。


也无比的确定,张亮的反叛,与李承乾没有任何的关系。


“梁国公既然也觉得可行,那就如此决定吧,而且事不宜迟,当赶紧安排部署,唐俭已经出城多时了。”


褚遂良也顺势转移话题,确实不能太得罪人了。


他不知道内幕,只能从实际出发进言。


有了梁国公房玄龄的拍板,他的忧虑就,算是多余了。


“那我们便分头行事吧,褚大夫,你还是再去一趟卫国公府,让李德謇和李德奖密中行事。”


“也有劳左仆射私底下去找王方翼宣告政令了。”


“我则立去警戒城防,防止有任何的消息走漏。”


长安城内,肯定是耳目众多了。


要想奇袭成功,必须要保密。


三人相互抱拳之后,便各自离去。


对于唐王朝的布置安排,唐俭却是不得而知。


此时的他,以背负天下为己任,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惧艰险的前往张亮的营中。


“莒国公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唐俭被引入进了一间大帐之内。


张亮端坐于案后,此时正在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审视着唐俭,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


典型的小人得志的模样。


曾几何时,自己见到这些国公,都是要低着头,不敢斜视。


而如今,自己却能俯视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此时,张亮觉得这句话,是自己最好的写照。


出身,不能决定你所站的高度。


但是张亮却忘了,能以布衣之身,站到那个位置的人,自古能有几人?


“张将军,当真是做贯了逆贼,就算是位居高位,也难改出身之劣性,当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唐俭昂首,出言讥讽道。


他还是从心眼里,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张亮。


“唐俭,我敬你,才称呼你一声国公,可别忘了你的处境?自需我一声令下,必定让尔等飞灰湮灭。”


张亮的笑脸僵住了,哪怕事以至此,他还是未能得到这些勋贵该有的尊重。


“那又能如何?你所谓的飞灰湮灭,只不过是自己所想的而已,如果你要是有把握,为何不攻城呢?”


唐俭挺步上前,显得自信满满,在谈判这块上。


舍我其谁。


无任如何,都不能落了气势,要在谈判之中,表现出绝对的强势。


但是也要把握个度,一旦强势过头了,会导致谈判就此破裂。


要是弱了声势,就会被对方随意鱼肉。


而唐俭却能很好的把握住这个度。


他也以此,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屡次建立奇功。


有人需要冲阵杀敌,才能建功立业。


有的人,则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堪敌万军之功,从而加官晋爵。


唐俭便是属于后者,一人可堪千军。


别以为唐俭除了打小报告外,并不如何?


其的本事很大,李渊对其之计,可谓是言听计从。


在李渊称帝之中,有这不小的功勋。


李二主外,而内事的处理,武德年间,有一半是出于唐俭之手。


毕竟那时,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人,都只不过是秦王府的幕僚。


而唐俭,则已经成为了李渊面前的大红人了。


后有平定独孤怀恩之乱,灭东突厥之功。


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处理,一直都是由他这个礼部尚书负责,在保定国家安定上,有着不小的功绩。


国公之位,实至名归,是绝对有含金量的。


“不是不敢攻城,而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之德,张将军仁义,欲要放尔等一条生路而已。”


唐俭闻声望去,只见一边,有一个道人端坐于一边,非常的平静,喜怒不形于色。


“你是谁,是什么身份,敢如此与我说话。”


唐俭冷哼,心中却也已经了然,定是此人在背后,为张亮谋划。


不然以张亮的脑子,是绝对不有这样的行军战略。


直接威胁到了京都长安。


“莒国公不必多此一举,我只是一介方外之人,不值一提。”


都是属于智商高超的谋士,程公颖也听出了,唐俭这是要探他的跟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