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大西洋底来的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美了!


就连大春这种脑回路清奇的直男,都看呆了。


这个时候,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处于巅峰!


5月8日,上头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


然后中+南的海子就开始对外开放了!


在重要的节日和星期六、星期天,那个地方开始有组织地接待群众游览。


夏天立即组织小伙伴们集体去游览,让大春带上相机,要记录下来!


那家伙,人山人海啊~


大春很不理解:“不就是公园吗?和北海能有啥区别啊?”


夏天摇了摇头:“你不懂,现在不去以后没得去!赶紧的!拍照~”


有一天,夏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转载自《中国青年》,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幸好作者不是陈奇……


这位23岁的少女,饱含着泪水的激动诉说着生活的困苦,作为知识青年的她不光生活困顿,没有希望,精神也非常迷茫,很痛苦。


而像是她这样不知前路如何的年轻人还有成千上万,也因为这篇文章引发了全国范围一场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


“可见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人感受到痛苦……”


夏天放下报纸,拿起了一本唐朝上清派道人司马承祯著作的《坐忘论》。


这位和李白被五代以降的古代文人称为“仙宗十友“!


李白唯一留下的真迹,据说就是去上阳台宫见老友司马承祯,结果得知老友已经先去。留下了一副《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


物象万千


非有老笔


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太白。


又过了两天,夏天在委托店找到了一样好东西。


天启给他的信息是“舒式打字机”。


舒式打字机是商务印书馆工程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经过创新,于191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中文打字机。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了推销中文打字机,让美工人员万籁鸣(《大闹天宫》导演)兄弟为其制作能活动播放的广告片。


于是,万氏兄弟反复摸索,制作出了电影广告《舒震东华文打字机》,供电影院于放映正片前播放,成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


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舒式打字机一举夺得乙等荣誉奖章。


到现在还能在一些出版社找到它的身影……虽然已经有些落伍了。


但这东西对夏天没用,这不是后来那种26键的拼音打字机。那玩意现在还没有呢!


这东西是汉字打印机,它的字盘足有70*35个之多!


即使是熟练工,也别想快起来。


这东西对咱们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年因为没法用打字机,国内有不少人提议废除汉字!


夏天:唉~手写文稿写的我都麻了!


十几万字手写,简直就是折磨!


他无比怀念自己的机械键盘!


要是有了后来的打字机,这下我还不日更万字?!


只是很可惜,没有,夏天这个日更万字的计划破产了~


在五月中旬,央台首次播出美国大型科幻系列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大西洋来客》


这部剧讲述的是,来自大西洋底来的的麦克·哈里斯,被巨浪推送到岸上,被海洋学家伊莉沙白·玛丽博士等发现。


他虽然长得与人类一样,但却拥有许多不同于人类的习惯,比如不能离开水太久;另外,他还有一双像鸭掌一样的手。


至于他从哪里来?他自己也并不清楚。


麦克配合人类接受了一系列的测试,最终被获准能重回海洋。


但这时,麦克却决定留在玛丽博士身边,协助她继续探索海洋,并开始学习人类的生活习惯……


挺老套的剧情。


但却掀起收视狂潮了!


每周四晚8点,小伙伴们聚集在夏天家里看电视,那是从南天门看到蓬莱东路,眼睛都不眨一下。


现在电视节目很少,技术也比较简陋,所以电视一到星期二下午,就放测试图~


就是那个带音乐的彩色拼图圆饼。


所以科幻题材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可太新鲜了!


即使在夏天看来,也非常的高质量。


是后世也罕见的,没有色情,极少暴力,从头到尾连接吻都没有。充满了好奇心、探索欲,是一部干干净净的科幻连续剧。


剧中的这句台词:你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申明了电视剧的主题。


这时候国内连电视剧都少有,更别说科幻连续剧了!


其实从英文剧名中可以看出,正确翻译应该是《来自亚特兰蒂斯的人》。


只不过现在国内相对闭塞,很多人都不知道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所以翻译成大西洋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和接受。


79年1月1日中m正式建交……总工访美,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


这才有了,这部由央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所以说,很多事都是连续的,有长久影响的。要耐心的等待……


这部连续剧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全剧21集播出完毕之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就成为国内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米兰把之前夏天送她的墨镜拿出来,天天带着逛街!


除了蛤蟆镜之外,另一个火起来的就是裤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紧的喇叭裤~


(作者家乡的小镇子,新世纪才开始流行喇叭裤~晚了人家二十年啊!)


很难说,这部电视剧是不是对我们的科幻发展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正后来很多人的回忆中,自己的科幻启蒙就是这部电视剧。


比如说17岁的大刘,每周四晚都跑到学校传达室外,踩着砖隔窗偷看,追完整部剧。


那时候很多人都因此有了科学幻想。


比如马托尼自述童年最幸福时刻,便是在85年夏天,收到了一台望远镜做生日礼物。


此前,他在日记中说,没有望远镜,便扼杀了他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于是一般家庭的小马哥,就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望远镜。


当时,所有科幻类杂志广告页,都在卖望远镜。


那时人们还爱抬头看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