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奥德彪,我在非洲卖香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黑色黄金(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大使回道。


“可以,我很有兴趣。”


奥德彪心中一喜,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当场点头便答应了下来。


假发,又称“黑色黄金”,是非洲地区未来最受欢迎的一个行业。


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比较发达的非洲国家未来会遍布假发店,就像小吃店一样密集,分布密度仅次于小酒馆。


非洲人的假发市场比欧美还要发达。


这是因为非洲人天生的头发质地蜷曲且难以打理,生长速度又慢,看起来也比较丑陋。


于是假发几乎成了非洲富有人家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优质假发更是会被非洲人称为“黑色金矿”。


此外,一部分非洲黑人也会迫于社会压力、偏见和歧视选择戴假发。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虽然非洲是黑人土生土长的地方,黑人人口比例占比也是最大的。


但是黑人并非是非洲的主宰。


在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这些比较发达的非洲国家中,精英人群主体是白种人和印巴人。


在他们的眼中,会认为黑人卷曲、短细的头发形象不得体,往往会让黑人以“更好地”的面貌出现。


所以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为了跻身上流社会。


很多黑人会被迫拉直头发,或者佩戴假发。


这就使得假发市场在非洲有着很大的广阔前景。


而华夏的假发生意做得很早,明朝时就开始了,民国时期有十多家知名的发庄。


从民间收了头发后远销亚欧等地区。


但后来的华夏假发行业就不行了。


因为早先全球假发市场以北美为主,真人头发制作的假发一顶可以卖到数千美元,欧美消费者的购买力最强。


但随着大量韩国移民涌入欧美,假发行业就被韩国人所垄断。


即使华夏的假发生产商已经完全掌握了假发生产制作的全部技术,但利润最高的销售环节仍然要看韩国的脸色。


华夏假发想要进入欧美市场,不得不以代工或贴牌生产的方式,以韩国品牌的名义销售。


所有的活你干了,人家贴个牌,赚的钱是伱的十倍二十倍,这就很气人了。


于是在2003年前后,华夏的假发生产商开始积极开拓非洲市场,在尼日利亚、南非、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设有工厂或销售公司。


日后华夏假发生产商凭借非洲市场,反攻全球假发市场,控制了全球80%的假发市场份额。


当然,那是后话。


如今的话,华夏想把假发生意开在非洲并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因为互相不信任。


通常来说,非洲经销商在经济上都会有些紧巴,往往筹备很久才能拿钱出来做生意。


这就会让国内假发生产商找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生怕对方实力不足,资金链断裂。


同样,由于21世纪初华夏的名声并不响亮,非洲各国的经销商也非常不信任这些远道而来的华夏生产商。


害怕这些人卷他们的钱就跑路。


所以华夏的假发生产商在开拓非洲市场方面并不顺利,进展缓慢,目前只在寥寥几个国家开展了业务。


但奥德彪不怕啊。


其他黑人老哥不信任华夏商人,他还能不信任吗?


尤其这些商人还是大使馆牵线介绍的,这就是金字招牌啊。


奥德彪不信有人敢打大使馆的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