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1章 啥都来得慢,就打脸来得快(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大志绷个小胖脸:“你瞅瞅你这么大人了,一天天还毛愣三光的。”


“我这边你着啥急,慢点晚点也没啥,工作要紧。”


一边说着,


陈大志还把陈露阳脑袋上左边的解放帽帽折给放了下来。


好好的,耳朵都冻红了!


陈露阳咧嘴乐:“那不是怕我爸饿着嘛~”


“您这身小肥肉都是我妈一口一口喂出来的,万一在我手里饿瘦了,回家我妈不得收拾我。”


“滚犊子,一天天的没个正经!”陈大志习惯性的哼斥一句。


“走吧爸,一会儿去晚了老饭馆没地方了。”


说完,父子俩骑上自行车,向着老饭馆杀了过去。


陈家父子都是肉食动物。


再加老爷们儿花钱本来就不仔细,


进了饭店,陈露阳和陈大志就要了一瓶小烧,库库点了好几样菜。


陈大志惦记媳妇儿,


点完了菜,还特意买了个烧鸡买了猪蹄儿,寻思晚上冯久香回来饿了,家里还能有口吃的。


“爸,咱爷俩干一个?”


陈露阳高兴的端起酒瓶给陈大志满上。


虽然点的菜还没上来,但是桌子上一盘花生米,一碟小咸萝卜也足够喝了。


“走一个!”


陈大志乐呵呵的端着杯,跟自己儿子碰了一下。


一口小酒进肚~


舒坦!


陈露阳瞧着陈大志高兴的模样,心里隐隐有些愧疚。


自己平时不是跟宋廖莎他们喝酒,再不就是想方设法的往女经理身边跑。


仔细想想,跟自己爸爸单独喝酒还没几次。


“爸,一瓶够不?咱爷俩再来一瓶?”


“就一瓶吧!明天还得上班,一群人都等着你呢。”


陈大志摆摆手,小小的嘬了一口杯里酒,嘬的特别有滋味。


“那行,回头等周末放假了,咱爷俩再好好来一顿。”


陈露阳晚上还想回家看会儿书,能少喝点尽量还是少喝点的好。


“你复习的怎么样了?”陈大志放下酒杯,关心的询问。


自从意大利工程师来之后,


陈露阳天天晚上都在家里点灯熬油的看书,


好几次陈大志起夜,都能瞧见儿子趴在桌子前看书学习的样子。


“复习不咋地。”陈露阳苦闷的笑了笑。


“咋还不咋地呢?你不是成天看书吗?”陈大志诧异。


“我看的全是跟造车有关的书。那些意大利代表不是今天唠物理,就是明天唠材料,我要是不先学学是咋回事,根本就翻译不出来。”


陈露阳现在确实是每天都在学习。


但是每天学的跟高考都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复习可不就是不咋地么!


“亏了有特招生,要不然我这个大学真的就没戏了。”


陈露阳夹起一块花生米,真是感慨万千。


人这一生啊,信来得慢,钱来得慢,报应来得慢……总之啥都来得慢。


就偏偏他妈打脸来得快。


啪啪的!


之前他还在陈父陈母炕头前,信誓旦旦的要靠自己本事考进大学呢。


结果意大利工程师一来,高考这件事别说复习了,干脆直接搁置了。


陈大志纳闷:“你们学科那些东西,不应该是互通的吗?”


“你高级的都研究了,低的还不手拿把掐?”


陈露阳叹了口气:“关键他那玩意儿,高的实在太高,也不接地气啊!”


都说专业专业专业!


专业和绪论那从来都是两个概念。


就像大树上面长出了很多个树杈一样。


那高考考的是树墩儿。


而自己现在天天研究的是树杈。


自己会的,它不考。


它考的,自己不会……


陈大志纳闷:“可是你之前不还成天复习的挺好吗?”


陈露阳叹气:“之前是之前。那些知识,他不反复复习,就容易忘啊。”


“现在一天天的事太多了……光是每天伺候马达加斯加和江边渡一郎他们,我都感觉精力有点不太够用,”


“我真是生怕一句翻译错了,让工人们白干。”


瞧着陈露阳疲惫的脸和下巴上胡茬,陈大志心疼了。


“来,儿子,多吃点肉补补。”


他夹起一块红烧肉就要放在陈露阳的碗里,


再回想之前陈露阳说过自己喜欢吃瘦肉,


陈大志粗糙壮实的手一边拿了一根筷子,把红烧肉的肥瘦仔细分开,将瘦的拨到陈露阳的碗里。


“工作要顶得住压力,但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你这才哪到哪啊?”


“以后困难的工作多了,要是自己不调节调节,回头工作没干完,自己就该先累垮了。”


看着陈大志担忧心疼的模样,陈露阳咧嘴笑道:


“放心吧爸,这些我都知道。”


“我这人心大!”


“我不能让我一个人累,我得想办法让将江边渡一郎和马克波罗波们跟我一起累!”


要干大家一起干,谁也别想闲着!


陈大志心里颤悠了一下。


“咱也手下留情,别把那意大利和小日本给吓回国,不给咱们干了。”


陈露阳微笑中带着温柔:“放心吧爸,他们要是敢走,我第一个打折他们的腿。”


这顿饭吃的时间不长


父子俩都是见着好吃的就库库闷头吃的类型。


再加上陈露阳晚上回家还要看书,


等菜上齐,俩人连吃带喝,也就半个多点就风卷残云将餐桌打扫干净,喝完杯中酒,就拎着熟食回家了。


陈露阳嘴上说“让大家跟他一起累”,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


具体的实践方式很简单!


开会。


虽然机械厂没有开会的毛病,但毕竟涉及到两个不同国家的合作。


你要是不天天开个会,见个面,了解一下彼此工作的进度,换成谁心里能踏实啊!


江边渡一郎倒是还好。


他在机械厂干了大半年,已经习惯了厂里的人和工作节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