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 颁奖前夕与唱名(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月二十四号,全国短篇奖的评选结果已经揭晓,一共二十五部获奖。


再过两天将在人民会堂举行颁奖仪式。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编办公室。


“昨天检查的都没问题吧,获奖的作家们都都抵京了吗?”


四五个人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的喝着茶水,依次给张光年汇报着工作。


疲惫的张光年抬手揉了揉眼睛,声音沙哑的问道。


自从中作协将全国优秀短篇奖的主办权交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之后,张光年与王蒙等一行人这段时间以来,都将精力放在1979—1980年,第二届奖项的颁奖仪式上。


毕竟是当前国内最具权威,最具含金量,最重量级的文学大奖。


而且还是在人民会堂举办,届时政府领导,文化官员,专家学者,文学作者,评论家们都会到访,更别提各大主流报纸的记者还会专门进行采访。


容不得有一丝纰漏。


于是在颁奖的最后几天,张光年吩咐下去,重新检查三遍,再汇报。


“颁奖流程和场地人员的安排都做好恶劣准备工作,没问题。”


王蒙沉声道。


“记者们也提前联系好了,作家们都已经抵京,在招待所住着呢,目前没有情况发生。”


“矛盾先生也已经提前邀请了,到时候将由他老人家亲自颁奖。”


……


听完众人的汇报,张光年眉头舒展开来,心中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中作协将全国优秀短篇奖的主办工作交给了人民文学,这的确是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人民文学也跟随着这座文学大奖水涨船高,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威望。


但是准备工作太累太忙,光靠人民文学杂志社来主办,有点勉强,也有压力。


这段时间忙着颁奖仪式,人民文学抽调了不少编辑去帮忙,连编辑刊发的本职工作都懈怠不少。


好在就要结束了。


“那就好,四月份的刊发工作进展如何?”


张光年继续询问。


“放心吧,这段时间加班加点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会有影响。”


崔道怡自信满满的回答,社里的工作是由他在负责。


“那就好。”


张光年松了口气,狠吸了一口牡丹牌香烟,点点火星子亮起,虽然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程开颜同志的新作《情书》怎么样了?说起来上次审核之后太忙了,差点都忘记了。”


“《情书》的三审三校工作已经全部走完了流程,下个月将随同第四期的人民文学发行,经过编辑部一致决定将小程同志的《情书》放在首页。”


“嗯,这个没问题。”


“另外关于《情书》稿酬标准这件事情还需要您决定并签字,稿费单还没确定。”


崔道怡拿出一份简单的文件递到张光年面前说道。


“还是千字十块吧,这小子也不是什么新人作者了,大家觉得呢?”


张光年看了会儿文件,拿笔在上面写下了稿费标准,以及自己的名字,随后抬头看向众人询问道。


“没有,《情书》完全配得上这个标准。”


众人笑了起来,没有一点异议。


自从上次程开颜携稿来访之后,大家基本上都看过了这篇,被这份绝美的爱情所激动。


编辑们,特别是女人们都期待着这篇刊登之后,造成的影响。


想必一定有无数年轻人为之心动,为之落泪。


“质量没的说,小程同志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品,值得这个价。现在的问题是,《情书》放在人民文学第一篇的位置会不会不受欢迎,遭遇滑铁卢……”


张光年有些担忧。


“放心吧,主编你可能不知道呢吧。


小程同志前段时间在北师大讲公开课,主题可是爱情呢。


吸引了北清人师这些顶尖高校五六百师生前去听课,讲述的还是如何塑造培养正确的爱情价值观,不少人听了之后推崇备至,还当成真理指导起了他们谈对象。”


王蒙笑着解释说。


其实王蒙也是听在高中教书的妻子崔瑞芳说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人都愣住了。


什么情况?


在大学里讲公开课,讲爱情价值观,还引起了年轻人们的巨大反响。


特别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未来的大学青年们。


现在不少大学生们都因为他,谈起了对象。


这种情况下,他的第三部作品《情书》怎么可能不火热?


“啊?这是什么情况?”


办公室一群人面面相觑,有点没听懂王蒙的话。


于是王蒙解释一番,众人这才惊讶不已,默默消化着这个离了大谱的消息。


难道他真的是天才?


先是一首《小芳》点燃了《芳草》,现在公开课又讲爱情价值观。


可以预想到的是,当这些年轻人在看到《情书》之后,会有多么激动了。


爱情啊!


“这小子还真是点子多,这样一来就不愁《情书》反响不好了,恐怕到时候还会倍受追捧。”


张光年摸着胡子,有些哭笑不得的说。


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事情,才几个星期没见,这小子又搞出不少动静来。


还真是个闲不住的主!


“闲不住的话,让这小子来帮帮忙吧,今年给作家们颁奖的是矛盾先生,那就让这小子来唱名吧。”


张光年皱着眉沉吟片刻,仔细想了想提议道。


“让他来唱名?”


编辑部众人听见这个安排,心中微酸。


崔道怡和王蒙等人眼神交流着。


“张主编还真偏心啊,才二十岁在文学大奖的颁奖仪式上唱名,还是帮茅老唱名。”


“可不是吗,更何况开颜同志后面可是有人的。”


王蒙深以为然。


虽然唱名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言,还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新中国以来,文学大师层出不穷,但真正称得上的无非:鲁郭茅,巴老曹六人。


代表着文坛最高荣誉与最高水准。


在颁奖仪式上给作家们唱名,还是替矛盾先生唱名。


要是放在外面,一些人能为了这个机会抢破脑袋。


只能说这个机会能给到程开颜,一是程开颜文章写得好,二是因为他为叶圣陶老先生看重。


“行,我明天去一趟他家,把稿费单子带过去,顺便跟他提一嘴。”


最终王蒙点头将这件事应下来。


——


三月二十五号。


京城校尉胡同,梧桐院。


清晨七点,天已经大亮。


一大清早,徐玉秀穿好衣服,洗漱完这才发现儿子的房间里毫无动静。


以往这个时间点程开颜已经起床了,但今天却不知道什么情况,程开颜迟迟没有起床。


徐玉秀有些疑惑,在门口喊道:“开颜!今天不去上班吗?”


由于没有动静,徐玉秀推开门,走了进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