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 销量与评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京城。晚上六点,朝阳内大街166号人文社,《人民文学》编辑部。


此时的办公室已经被来来往的人群挤满了,这里不仅仅有人民文学的社员,还当代,人文社,人民社等社员。


“怎么样,老崔,老王?今天一整天的销量统计结果出来了没有?”


“是啊!我跟老胡他们今天出去观察,发现京城大大小小的书店全部都被读者们洗劫一空了。”


众人都期待的看向崔道怡,兴奋的说着今天的感想,这样火热的场景也太难见到了。


因为此时崔道怡正拿着笔,趴在桌子上计算着从发行所那边传来的文件的,这些是《人民文学》在四月一号的发售量。


“个十百千万十万……咕噜~”


崔道怡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个被计算出来的数字,艰难的咽了口唾沫,“仅仅是一天,仅仅是销量就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万之巨。”


“二十一万!”


“单日二十一万的销量,这恐怕已经打破纪录了吧?”


“撇开《毛语录》和《十万个为什么》,应该是打破纪录了。”


《毛语录》自1964年发行后几乎是人手一本,据统计从1964年到1976年间,全国出版了上亿册,自然比不得。


而《人民文学》作为国刊备受关注,在伤痕文学与先锋改革文学先后在人民文学上刊登后,几乎引领了国内文学潮流。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订购《人民文学》的单位数量非常之多,包含国企,工厂,学校等,月度总征订量在八十万册上下波动。


所谓征订,就是读者向杂志社预定,由专门的人送到家。


这些预订通常是在书籍正式出版前进行,出版社根据收到的预定订单数量来安排书籍印刷和分配。


征订就是现在的主流购书方式,但新华书店作为主要的图书发行渠道,这几年推行了开架售书,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购书。


人们可以走进书店直接购买,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发行所的同志估计,包含征订数量,书店直购等渠道,四月份这期《人民文学》的月销量可能会达到一百二十万左右,很有可能打破人民文学有史以来的记录。”


崔道怡拿起手中那张纸在手中晃了晃,解释道。


说完还看了一眼一旁的张光年主编,虽然张光年在之前芳草刊登的时候一直在念叨:“芳草要是刊登在人民文学上,肯定会打破纪录,说不定会突破百万销量”的话,但社里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


毕竟百万销量说着容易,但想要达到相当困难。


一般的文学期刊,月发行量有十万就已经是小有名气。


即便是像《当代》《十月》《延河》这些全国知名的纯文学杂志月发行量也不过是四五十万,可见百万销量的难度。


所以当崔道怡说出这个一百二十万销量的预测时,办公室里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投去不可置信,震惊,质疑的视线。


“一百二十万?我没听错吧?说好一起……怎么你们人民文学现在直接飞到一百二十万了?”


《当代》的主编秦兆阳站在一边艰难的开口道,眼里满是后悔。


程开颜带着《情书》来到人文社的那天,当时崔道怡并不看好他的稿子。


于是刘茵看到程开颜在人民文学等了很久,就找到秦兆阳说想把程开颜挖过来,人民文学看不好,那我们当代看得上。


但刘茵这一番请求,自然是被他婉拒。


开玩笑,刊登爱情,当代虽然不如人民文学,但也是全国知名的期刊。


但没想到,现在直接被打脸。


一百二十万,这个数字几乎是当代三个多月的发行量。


这怎么比?


“刘茵,真是悔不当初啊!”


秦兆阳咬着牙,朝着身边的刘茵撞了下肩膀。


“哎,不过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


刘茵无语的看了眼秦兆阳,现在后悔了,当时做什么去了?


“你们没有机会了。”


王蒙插嘴道,脸上满是笑容,这可是他看好的年轻人。


“你!”


刘茵与秦兆阳二人脸色一黑,愤愤不平道。


“好了,大家下班去吧,不要耽搁时间了。”


张光年站起身,将崔道怡手中的纸张接过来看了看,面带笑容的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尽早下班。


“知道了主编!”


“走吧走吧。”


众人听见这话也就散了,匆忙收拾东西下班,心中怀揣着单日二十一万发行量的激动,静静等待着《情书》的发酵。


次日清晨。


京城校尉胡同,梧桐院子。


“走了,出门了。”


徐玉秀走在院子的青石砖,回头冲正在收拾东西的程开颜喊了声。


“知道了。”


虽然《情书》的火热出乎了很多人的意外,但程开颜的日常生活依旧平淡如水的进行着。


将母亲送到学校,程开颜慢悠悠的在路上骑着车,时而和公交车并驾齐驱,时而甩开自行车把。


不一会儿也终于到了办公室。


“程老师,听说你的新书发布了,恭喜啊。”


“听学生们说还是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呢,恭喜恭喜。”


走廊上几个老师笑着招呼道。


“谢谢。”


程开颜平静的致谢,然后转头走进了办公室。


幽静的房间里,小姨蒋婷正拿着一份报纸坐在办公桌后面,专注的看着。


“早上好,小姨。”


“早,早啊开颜。”


“恭喜啊大作家,新书发布了,这才不到一天,就有评论出来了,你看看。北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大家谢冕老师在文艺报上撰写的评论。”


蒋婷随口打了个招呼,说着将手中报纸递了过去。


程开颜扫了一眼,评论名为《追忆似水年华》。


“这个名字?”


“《情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封寄往过去的情书,是对青春的追忆,也是对逝去爱情的缅怀。


……


这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青春记忆的细腻捕捉和对爱情纯真本质的深刻展现。


程开颜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初恋、关于失去的片段。


书中的每一个场景,无论是雪地中的呼喊,还是图书馆里随风飘动的窗帘,都成为了青春的象征,触动着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


《情书》中的爱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默默无声的守护。


在这本书中,爱情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成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


美好的东西似乎总是易碎的,总是稍纵即逝的,缅怀是件好事,但与其追忆似水年华。


更重要的是走出过去,走出伤痛与伤痕,走向未来,更美好的未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