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之以势,以德服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眼见刘晔要助自己取合肥,刘备自是不能托大,急忙将刘晔请入府内,正襟危坐道:


“不知子扬有何计策可助我军夺取合肥?”


刘晔见状,自是悠然一笑,见左右就自己与刘备二人,不由问道:


“小侄虽有策,却不能轻献,唯恐夺了军师之功。”


“不知叔父来前,军师可有定计?”


“若有定计,不妨说来小侄一听,若与小侄之计相同,便不该献丑。”


他一说罢,刘备便摇头笑道:


“子扬有所不知,此次我军南下亦属仓促,兵马尚有不足,又为见得合肥军情,如何定计?”


“实则不瞒子扬,军师现在也还未献策,若子扬果有策破城,可速道来!”


刘晔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对刘备道:


“既如此,小侄便献丑了!”


“实则依小侄之见,如今合肥秦翊已成困兽,若是攻之,当惧此人暴起伤人,故当攻之以势!”


“观其淮南形势,刘勋占据庐江迟迟不动,可见此人已有割据之心。”


“而秦翊此人常年屯驻六安,素来与刘勋不睦!”


“现在虽有兵马驻于合肥,却已成孤军,难以长久!”


“因而依小侄之见,不妨先取六安,再夺浚道,断其归路,让秦翊西不能归袁术,东不能往广陵!”


“秦翊此人并无野心,见此叔父此状,必然惊惧!”


“如此,只需再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言说利害,管保秦翊纳首来降!”


刘备听得此言,一时眯着眼道:


“子扬要我攻之以势?”


他听着此言,自是开始思虑此计的可行性。


不得不说,刘晔这个计策给他提了一个新方向,不主动攻城,而是从形势下手,逼秦翊投降。


就和刘晔说得一样,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


秦翊虽有兵马,但是已经孤立无援,若能彻底截断其归路,是有机会将其说降的。


而如果能兵不血刃的说降秦翊,那不仅可以免去一场大战,还能为他再度增兵八九千人。


思来想去,这笔生意都是稳赚不赔的!


唯一的顾虑,就是秦翊看事情不对,直接南下江东投奔孙策!


毕竟,孙策在袁术军诸将威望极高,绝望之下,秦翊投奔孙策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处,刘备不由沉吟道:


“子扬此计虽可,但浚道、六安一东一西,北方又有我军,唯独南边无城可守,若秦翊见此率军南下又该如何?”


刘晔听得此话,自是越发赞赏刘备之能。


可见没有秦瑱,刘备的军事才能也不差。


如此明主,方才值得他来辅佐。


思绪之间,他便对刘备笑道:


“故而此次要取合肥,关键便在堵住秦翊南下之路。”


“叔父有所不知,合肥南边以郑宝为首,坐拥数万之众,盘踞于巢湖,精兵数千。”


“秦翊若要南下,必经巢湖之地,只需说动郑宝等人归降,便可拦住秦翊南下之路。”


“若叔父不弃,小侄愿请命南下,为叔父说动彼等归降!”


见得刘晔请命,刘备不由神色一动道:


“子扬此言当真?真可说动郑宝来降?”


须知若能说动秦翊,他就能增兵八九千,若能说动郑宝等人,那他就能再获取大量百姓和辎重!


可以说,光是刘晔献上之计,就能让他增兵万余,同时除去巢湖周边之害!


若真能做到这一点,那刘晔的作用还真能比得上数万雄兵!


而刘晔见之,自是点头一笑道:


“叔父放心,便是郑宝不降,小侄也有办法为叔父纳之,不知叔父可有此心?”


刘备看着他一副自信的模样,不由站起身来回踱步。


说实话,他是真有些动心了!


可仔细一想,刘晔让他做的事情,几乎是无本买卖,唯一的风险,就在刘晔身上。


成了不仅九江可定,他的势力还能再度大增。


但不成就是刘晔小命不保。


两相比较之下,任是谁都可能会动心。


可老刘思虑了一会儿,却是止步摇头道:


“子扬此计不可!”


他这话一出,刘晔顿时一愣道:


“叔父此言何意,小侄之策有何处不妥?”


可他一说完,便见刘备又坐到了座位上,愁眉苦脸道:


“非是子扬之策不妥,实在是此策完全就是将子扬置于险地之中!”


“我与汝父兄弟相称,虽然识之不久,却有同宗之谊!”


“岂能坐视子扬为我立于危墙之下?”


“再者,子扬好心前来献策,又以备为长辈,备无甚恩义,心中已愧,勿论再让子扬前去奔走!”


“不可不可,决计不可!”


如此说着,他自是一脸坚定的摇着头。


但刘备如此作态,看在刘晔眼里却是一阵感动。


说实话,昨天刘备前去拜访,在他看来是利益交换,刘备一个远房宗亲来拜亲,是为了求取正名。


而他们家招待刘备,即是因为刘备势大,又是因为他父亲想要重振门楣。


故而刘晔心中初时还真有看不上刘备,因此相试。


可今天他来,却是存心展露一番才干,好叫刘备重用与他。


在他看来,他献的计策完完全全就是要把九江南边送给刘备。


一般诸侯听此,至多会犹豫片刻,就会假仁假义的应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