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章 花束开机,节奏天赋(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明洋看着监视器,头也不回的说:“刘阿姨,请不要站在我身后。”


剧组拍摄期间,监视器会放在导演跟前,未经允许,其他人不能站在导演身后,看监视器。


你想看,我想看,没有规矩,一堆人挤在导演身后,导演还怎么集中注意力。


刘晓丽自然是知道这个规矩的,但没想到李明洋那么较真。


她来到李明洋身前,又把刚刚的话说了一遍。


“这不是你操心的问题,我会对电影负责。”李明洋看了一眼镜头,拿起扩音器,让两名光替,钟晓玉和张若筠从镜头外走进画面。


国内大导演,都会有自己的绝活。


国师是色彩大师。


冯裤子会讲故事。


姜文擅长写剧本,台词精辟。


宁昊擅长多线叙事。


可能是短剧拍多了,又或者本来就有天赋。


李明洋最擅长的是电影剧情节奏。


看完一部电影,那部电影的剧情节奏就会印在李明洋的脑海。


电影一般遵循遵循三幕结构,包括第一幕的设置、第二幕的对抗和第三幕的高潮结局。


电影的剧情结构多种多样,回环式套层结构、交织式对照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等等……


李明洋看过无数电影总结出一個浅显套路。


开端,铺垫,推进,转折,铺垫,推进,高潮,收尾。


写剧本的时候,根据故事大纲,在每个节拍上填补故事,让整个故事丰富起来,让这个故事有血有肉起来。


在写花束般的恋爱剧本时,李明洋看过很多遍原电影。


虽然无法还原电影的画面细节,但剧情节奏,李明洋全都印在脑海。


眼见布景差不多,工作人员也都就位,李明洋没喊action,而是站起来,拿着扩音器说:“正式拍摄,我会提高要求,跟不上我节奏的工作人员,要么转岗,要么离开,大家一起合作了那么久,我希望电影拍完,没有人掉队。”


说完,李明洋缓缓坐下,深深的呼了一口气,看向一旁的萧央。


副导演萧央议会,拿着扩音器喊道:“各部门准备,第1场第一次拍摄!”


“灯光就位!”


“摄像就位!”


“录音就位!”


“演员就位!”


“action!”


……


十一月初,花束剧组停工。


天仙要去一趟香江,在香江呆一段时间后,回美利坚。


明年一月中旬再回国,继续拍。


一大早,李明洋开车送天仙母女去义乌机场。


下车时,刘艺菲趴在车窗上,又心疼又无语的说:“李导,实在不行,就让张若筠演吧!我看你演的好难受……”


这句话,让李明洋相当破防。


开工半个多月以来,剧组的拍摄工作,主要围绕刘艺菲展开。


除了李明洋和刘艺菲,其他人都没有拍摄电影的经验,都是纯新人。


一开始的拍摄并不顺利,李明洋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调控,手把手的教。


在不断的纠错中,李明洋把几个悟性极差的人,降成场务,让吴志奎和萧央承担更多的任务,剧组这才流畅的运转起来。


在演戏方面,天仙是有天赋的,只是没人教。


港圈把内地女演员当花瓶,只要好看就行。


巩皇演技够好了吧,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愣是变成了傻大姐,毫无演技。


在那种氛围里拍戏,她演技能进步才见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