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我要加钱!(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和宁昊还是不一样的……你已经不能说是单纯的电影导演了,而是资本,既然作为资本,那就要有资本的责任和担当。”


座山雕严肃的说道:“不要觉得我偏袒谁,我偏袒的只是对大盘有利的人……我只在乎这个大盘,你既然有能力撑起来,那就不应该藏着掖着。”


“我缺的不是投资……”李明洋无奈道。


座山雕点点头,“你缺的是资源……所以中影能够调动的资源,也就是你的资源,无论是服化道,还是专业的幕后,以及设备,我都能给你安排好,别老想着中影赚你多少钱,中影不差你那点钱,我要的是票房。”


中影……或者说座山雕对国内电影工业化的投入是疯狂的。


掌握电影上中下游的中影,拥有外人难以接触的顶级资源。


比如说最先进的拍摄器材,与好莱坞接轨的摄影棚,拥有国内顶级服化道渠道,军队、科学院、文化泰斗都有路子。


还有国内最好的特效设备。


中影在设备投入方面,冠绝国内,因为中影并不追求利润,至少在上市前是不追求的。


每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5%,都将无偿成为电影专项资金的一部分。


这笔钱不归中影管,但座山雕有本事调动这笔钱。


中影拥有国内最顶级的电影设备和基础设施。


但国内并没有人能真正合理利用它们。


“电影是很复杂的,上次我们是牺牲了很多很多利益,花束才能拿到那个票房,实际上是亏的。”


王常田沉声道:“这次我们是奔着盈利去,所有的外部条件,中影都会给你安排好,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拍一部真正的商业电影,奔着票房去,所有的点都要围绕票房。”


座山雕和王常田唱双簧似的,给李明洋剖析他的现状、中影的目的、电影的需求、票房的重要……


“停停,你们跟我说了那么多,道理我都懂,你们直接说让我为大盘贡献多少票房!”李明洋直接道。


“自然是越多越好。”座山雕笑道。


“至少要冲进年度前十。”


李明洋双手在会议桌上规律的敲了起来。


座山雕和王常田静静的等待李明洋的答复。


他们想知道,李明洋做电影的决心。


哒哒哒!


李明洋双手停止敲击,抬起头来,咧嘴一笑,“不如来把大的,你的名字,我要加钱!”


“加多少?”


李明洋伸出一根手指。


“一千万嘛,可以。”


李明洋摇了摇头,“我要加一亿!”


……


座山雕和王常田都以为李明洋说的是气话。


并没有当真。


直到……李明洋从怀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文件,说出拍摄计划书的时候。


两人才发现李明洋是认真的。


原定投资三千万,再加一亿,那就是一亿三千万啊!


三亿九千万才能回本!


两人很佩服李明洋的勇气,但是勇气不能当饭吃,他们太了解国内电影市场了。


这根本不可能……


究竟给李明洋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座山雕特地派人做了一个调查。


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


但用数据判断一个导演或者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早就有了。


好莱坞有专门的电影市场研究公司,专门做电影数据。


制片人都是拿着调查数据,去组局,找演员、找导演、谈判、议价、定价。


国内当然也有,只不过不够成熟,标准很混乱,一直在变。


毕竟国内电影正在起步阶段……盗版横行,血流成河。


不过大方向还是有的。


那就是投资成本高、有大导演和大明星。


通过调查到的数据,座山雕专门在中影内部开了一个会,最终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李明洋有票房号召力,但是不多,两千万左右。


再搭配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有希望破亿。


在李明洋来燕北之前,座山雕和王常田吃了一次饭,座山雕想着先破个亿,王常田却觉得破亿太少,至少要冲进年度前十,两亿起步。


两人对李明洋寄予厚望,一亿只是极限而已,他们要的是奇迹,要的是两亿。


至于四亿……那可是建国大业的档次啊!


靠上百位明星堆出来的。


国内能冲击这个票房的电影导演凤毛麟角,不超过三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