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修改,付诸笔尖(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次座谈会由《京城文艺》和《人民文学》共同召开。


会上将会对江弦的《棋王》、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李陀的《愿你听到这支歌》等入选作品进行讨论。


章德宁透露,此次座谈会,《人民文学》的“老太太”韦君宜特意邀请了周洋、冯沐出席,届时也会有中x领导出席,会上的发言一定要注意分寸,但该说的也一定要说出来。


江弦压力倍增,可以说,这是他进入文坛后的第一次遭遇战。


他并不害怕,只是没经过这种场面。


冯沐是文学评论家,是《文艺报》的主编,与张光年、夏衍、陈荒煤等人一同掌握着彼时文坛的文艺话语权。


周洋则是时任文联主席,他有个“文化沙皇”的外号...据说他后来充满歉疚,大大小小的会议都要致歉。


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第四届文代会,他向全场代表诚恳道歉。


重点不是“道歉”是“全场”。


......


食堂午饭四菜一汤,二荤二素。


江弦打了份扒肘条。


这道菜需分两次打,大师傅先打上一勺绿莹莹的素熬白菜,再浇一勺肘子肉。


尝起来肥瘦相间,香糯可口。


寒风刺骨的冬日,口腹之欲得到满足,是极熨帖的一件事。


江弦回到房间,甚至还午睡了一会儿。


听说山西人是很爱午睡的。


实际上,中国有两个山西,另一个山西就在京城。


京城起码有几十处地方都与山西重名。


大明朝,永乐迁都京城,后面持续的223年里,山西曾向京城移民上百次,给当时京城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人口。


可以说,这会儿10個京城人里边,至少有一个是有山西的血统的。


江弦心里惦记着事,没睡太死。


打了个滚,抹身起来,洗把脸,坐在桌前,准备座谈会的材料。


半天过去,无从下手。


他索性伸个懒腰站起,敲开305号房间的门,跟张洁取经。


“张老师,您发言稿写的怎么样了?”


张洁正握着调羹,舀麦乳精冲泡。


麦乳精是是一种冲泡饮料,在这会儿是主要的营养品之一,喝起来散发着浓浓的奶香,被认为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小江?我正在研究呢。”


张洁热情的给他也冲了杯麦乳精。


早已被这位大姐照顾习惯,江弦不多客套,端起这杯只曾听闻其名的饮料尝了尝。


麦香味加奶香味加甜味。


口感能把后世绝大部分奶茶秒了。


“蛮好喝的,张老师这是什么牌子?”


“沪海牌。”


这年头好像什么都是沪海货最好,不管是日用品还是自行车,凤凰、永久都产自沪海,还流行一句话叫“识货不识货,全买沪海货。”


“回头我也去买一罐。”


“不用~这一大罐我又喝不完,想喝来我这里喝便是。”


“那多不合适。”江弦腼腆的像个孩子,“我老跟您蹭吃蹭喝的。”


“没事~你就把我当成姐姐。”


等江弦喝完,张洁又给他冲泡一杯,“小江,你怎么还有压力了?我看你那篇《棋王》的问题不大呀,我和李陀的小说才是争论最大的,我们的解决了,你那部也就解决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江弦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