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交稿(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城就是这样的性格,别人哪里说错了,他一定会直言不讳的指出。


“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岭南距离长安实在太远了。”


听了他的话,巴金也陷入思索。


“岭南具体应该是哪块儿?”李小林问。


“中国的南方边陲一代,笼统点儿说,就是现今的广东和广西。”钟阿城给她解释。


“唐代的都城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这之间的距离,可不是开玩笑,哪怕坐火车都得坐个几天。”


李小林一琢磨,觉得是很有道理。


她当然清楚,巴蜀是四川附近,虽然由巴蜀到长安也不容易,但很明显要比岭南合理许多,空间上距杨贵妃也更近。


这么一分析,她也比较赞同这荔枝是从巴蜀运输而去的,并非是从岭南。


“这件事还是有异议的。”


巴金熟读《古文观止》,他是曾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的人。


《古文观止》是个大杂烩,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滕王阁序.这些优秀散文都被收录其中。


经常读《古文观止》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面所选的散文,又以汉唐二代偏多,讲人物、外交、园林、书信之类,因此巴金对唐代风貌,也算是有一定了解。


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道:“倒也未必一定就是巴蜀,杜甫有一首诗叫《病桔》,我不晓得你们读过没有,‘忆昔南海使,奔腾进荔枝’,所以这个荔枝,是不是也有从岭南来的可能?”


“可是要怎么送过去呢?”李小林疑惑,“爸爸,你不要糊涂,我们从上海坐火车过来,都要花费多半天的时间,那个时代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吗?”


“那就是历史的谜团了。”巴金爽朗的笑笑。


李小林转向江弦,“我觉得这也不是能影响这篇的问题,你现在还没有动笔,只要把岭南改为巴蜀就行。”


“不行。”


江弦出乎她意料的摇了摇头,“不能这么改,这么改了那就不够震撼了,就是要从岭南来运,变不可能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才有《老人与海》那种和命运斗争的激烈。”


“这个想法好。”


巴金颇为欣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爸爸,咱们现在是讲实事求是的年代了!”


李小林劝阻,“写的话,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但是这种历史一定要有考据,鲁迅先生说,‘对于历史,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他的《故事新编》,也是都有所本,绝非杜撰。”


“小林姐,我不认为是杜撰。”


江弦解释道:“巴老也说了,杜甫有诗佐证,荔枝有来自岭南的可能,我调查文献的时候,就发现荔枝来源一直成谜,唐代文献说岭南,宋代文献说巴蜀,究竟是哪,没有定论,再说这两地荔枝口味都不相同,贵妃她老人家那么会享受,也不可能逮着一个地方吃一辈子吧,虽然她也没活多久。”


“那伱不能造一条路线出来吧。”钟阿城那宽松的眼镜又往鼻梁下滑。


“我当然不能造。”江弦正色道,“我差不多已经从史料里研究出了一条路线,一套方法。”


阿城看着他中气十足的模样,不大理解他这底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那可是从岭南到长安。


你能研究出来,我吃。


“你这个娃儿。”巴金满脸笑意,“我真想现在就看到你的那篇,和你聊的很有有趣,我很期待。”


又坐着聊了一会儿,巴金就有些累了,江弦忍不住从挎包里掏出新买的那部海鸥205照相机。


“巴老,我能和你照张相吗?”


“哦,好喔、好喔。”


巴金丝毫不介意的答应下来。


他很随和,从不介意这些请求。


余华就讲过,马原想拍一个《中国文学梦》的纪录片,特地跑来拍摄巴金,当时巴金还没有常住华东医院,但也已经年老体弱,也没有拒绝他。


马原举着那个大灯,硬生生烤了巴老好几个小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