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 叫煤厂老板来开会(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冯雪也挺兴致勃勃。


她很少出远门,这些年基本上都待在家里。


第一次坐车出远门,一直盯着窗外看。


结果看的久了,就感觉有点头晕恶心。


姜宁从后视镜注意到了,就提醒了下:“姐你不要一直盯着外面看,或者看的话也尽量看远处不要看近处,不然视线和车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会造成大脑疲劳晕车。”


冯雪比划了下,就不再看外面了。


姜宁又给冯雨说:“你开车的时候也一样,尽量看远处,不要看近处。”


冯雨答应着,拿了一袋蓝莓,取了一个喂给他。


八点出发,一路上换司机车不停。


中午在一个服务员对付了顿午饭,停了半个多小时。


然后重新上路,一路跑过省城,直到到了靠近西川的山区时,景色才发生了变化,大西北的荒凉渐渐远去,远处青山苍翠,大地一片荫绿,不再是令人烦闷的土黄色。


心情也瞬间好了许多。


冯雨坐了起来,打量着远处道:“这里的山好绿。”


姜宁也没来过这里,说:“环境要比北安好多了。”


冯雨细品了下,说:“就是山绿了些,其实也不太好,人还是要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比较好,这种地方每天抬头看都是山,都看不到远处,时间长了也不好。”


姜宁赞同:“所以还是北安好,就是旱了些。”


冯雨就道:“还是南方好,没有这么大的山,都是大平原。”


聊了几句,姜伟打来了电话。


“时候不早了,前面有个小县城,今晚在那个小县城住一晚明天再走吧!”


“行,你安排。”


姜宁没有意见,在外面的五年多不算。


他出行的次数真的不多,第一次还是和姜伟跑鲁东那次。


这次是第二次,这地方他来没来过。


可以说两眼一抹黑,但姜伟跑了不下五次。


有个识途老马带路挺好,也省的自己操心。


……


姜宁离开北安没过三天,订购的设备到了。


厂长来人,花了三天时间把设备装好,调试了一番,顺利开机。


老杨安排试生产了一下,看着那些没用的干树枝被破碎机打成粉末,经过搅拌混合成泥浆一样的东西,最后被一台机器压制成圆棒一样的形状。


因为是试生产,第一批生产的并不多。


就生产了几吨,准备先试试这玩意儿好不好用。


锅炉还没开始烧呢!


老杨就让食堂试了一下,结果不太好。


这玩意儿热值太低,释放的热量太少。


烧开一锅火得等好半天,不要说跟燃气比,和煤炭都没办法比,必须得借助风机,短时间内燃烧大量燃料,才能释放足够的热量,老杨觉的也还行。


不就加个风机的事。


那玩意才值几个钱,电也用不了多少。


至于消耗量大,那就更不是问题。


这玩意儿正愁没地方消耗呢!


除了热值太低,还有个问题就是太脆。


倒来倒去容易碎成粉末。


厂家给提供了一条建议,可以加一些其他的料,提升燃料的粘合度。


这样就不容易碎了。


老杨让人试了一个星期,混入好几种其他原料,甚至连土都试过了,多次实验后,总算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配方,最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就算掉地上,也不容易碎了。


老同志想把食堂改成柴火灶,食堂燃气消耗太大了。


一个月就得好几千。


既然农场有自己的燃料,那就不用再用燃气了。


居家过日子的,能省就得省。


农场的燃料都消耗不掉,用什么燃气。


厨子极力反对,用燃气多方便啊,扭下开关就完事了,用这玩意儿还得生火,那不得麻烦死,简直是生产力的退步,本来人手就紧张,再搞成柴火灶,三个人哪里忙的过来。


老杨也不独断,充分考虑了厨子的竟见后。


就搁置了这个计划。


现在夏天,不用烧锅炉。


但这么多燃料生产出来,堆在农场也不是个事。


关键农场的锅炉再大也烧不完这么多。


老杨思来想去,觉的还是要想办法把这些燃料卖出去创收。


于是跑了一趟县里,找相关部门给想办法。


各单位哪肯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闲事。


老同志就去找领导。


领导一声令下,让煤碳局想办法。


煤碳局领导一个脑袋三个大,研究了一下,于是让人打电话。


叫几个煤厂老板来开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