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我真谢谢他们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S:实在不好意思,定错时间了。。。


姜宁回到北安时,已经九十号了。


这趟出去玩了二十二天,总的来说还不错。


人还是不能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多出去走走看看,见的多了见识也就有了,旅途中再思考一下人生,思想也就升华了,所以现在的人都喜欢旅游。


下午五点到的北安,刚好吃晚饭。


路上打了电话,姜妈已经做好了晚饭。


于是到了小区,没去二十八号楼。


直接去六号楼吃饭。


冯雨可没只顾着自己玩,还给姜爸姜妈买了礼物的。


从头到脚一身新的。


还给陈慧茹买了几件护肤霜。


陈慧茹高高兴兴的收下。


围着餐桌吃饭。


姜宁问了一下:“姑妈们怎么会想起给爷爷奶奶献牲的?”


姜有信顿了下,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玉兰道破了天机:“郭友平当官了,你二姑妈不得给你爷爷奶奶说一声啊,怎么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你二姑妈要过来献牲,你大妈和小姑妈还能不来吗?”


姜宁那个吃惊:“这不是道德绑架嘛!”


姜有信就批评两句:“咋说话呢,怎么就成道德绑架了,姑妈给你爷爷奶奶献牲,也是想尽一些孝心,怎么好好的事情,到你嘴里就变了味道。”


姜宁只能点头:“嗯嗯,我说话话了。”


冯雨和陈慧茹憋笑。


姜宁转移话题,问:“要准备什么吗?”


姜有信道:“等下晚上跟你大伯二伯商量。”


姜宁就不问了,这事还轮不到他操心。


父辈们正当年,这些家族大事还没交给他们打理呢!


吃过晚饭坐了一阵,冯雨和冯雪回二十八号楼。


姜有信也领着两个儿子,去了姜宁大伯家。


等了一阵,二伯和姜伟也过来了。


姜家两代男丁聚在一起,商量着七月十五上坟的事。


祭祖从来都是大事,这不是迷信,而是传承不息的文化。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瞧瞧,多么优美的诗词。


没有这些传承不息的文化,又哪里来的这些优美诗句。


成家立业这些事情,最小的姜宁年底都要结婚了,姜泽姜伟更是三十几岁的人了,父辈们已经管不到他们,但事关祖宗大事,父辈们还牢牢把持着话语权没有下放。


姜宁哥几个只能听着父辈们讨论。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执行父辈们的决定。


商量了一个多小时,定下了方略。


之所以要等姜伟和姜宁回来商量,其实还是还是在等姜宁,这次上坟的大体思路,姜爸和两个哥哥其实大致心里都有数,但好多决定都要姜宁来落实。


所以才一直在等他回来。


姜宁领了一堆任务,为免记不住忘掉。


还找了小本子记下,打算回头一条条落实。


各家也有任务,都一一分配停当。


歇了一晚,第二天姜宁起来去了农场。


进南门时,发现门岗被换了。


看大门的不是老徐,而是两个年轻人。


姜宁心里还想,老同志这效率够高的。


才几天就把门岗给换了。


到办公楼,先和老杨聊了聊。


老同志给他说了下一些近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生物质燃料的销售已经谈好,四个煤老板那里,在县里的大棒下不得不乖乖听话,已经谈妥价格,各自进了几百吨燃料分销,只是销量不太好。


主要是现在天气还正热,不是卖煤的时候。


要到秋末初冬,才是卖煤的旺季。


目前只是零敲碎打。


热力公司也谈好了,以150/吨的价格先订了一万吨。


先试着烧一下,看看效能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订。


供暖还没开始,也要到十月份了。


最后谈到最近的一系列整顿。


说起姜宁表舅,老头还有点气呼呼的。


姜宁痛快表示:“我的那些亲戚你老人家看着办,好好干的就让干,不好好干的,该撵走就撵走,不用考虑我,不守规矩的亲戚,那就不是亲戚了。”


老同志乐呵呵接下了这个得罪人的事。


老板这么给力,他有什么好说的。


自从黄立新滚蛋后,农场的那些亲戚现在一个比一个老实。


杀了只鸡,猴子自然老实了。


聊了一阵,老头又把新招的保安队长叫过来。


让姜宁见了见。


新招的保安队长叫王强,三十岁出头,当了五年兵。


经历比较丰富,退伍后去了南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