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筑有系统面板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三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侦查卫星(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这钱是真没白花。


科研效率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甚至在有些领域,都不用陈泽引导,就有了新的突破。


陈泽穿上防尘服,进入到一个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一群人正围着一颗卫星在进行各种检测。


没错。


就是一个卫星,还是纯手搓的卫星。


“陈院长,这是之前我打电话跟您汇报的那颗卫星,目前所有参数都已经达到之前的理论预测参数。”


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是来自哈工大的刘程。


他才三十岁出头,理论扎实,头脑灵活,在之前申报联合科研课题的时候,就被陈泽给选中了。


并且他还是第一个来到研究院的,到了这里之后,基本就把实验室当家,要不是有人拦着,他恨不得天天24小时做实验。


没办法。


实验条件太好了,很多他以前设想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随便做实验。


他钱是没少花,成果也没少出。


比如说眼前这颗合成孔径卫星,不光体积缩小了很多,性能更是爆表。


“性能都达到标准了?”陈泽仔细观察眼前的卫星,随口问道。


“基本都结束了,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它的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预期。”


刘程说着,就开始给陈泽介绍这颗卫星上的种种突破。


首先是能源系统。


这个对于卫星来说,非常重要。


没有能源,卫星就是个摆设,啥用也没有。


眼下这颗合成孔径雷达侦测卫星使用是深红公司实验室手搓的柔性石墨烯太阳能板。


内部还特意加装了一块三点五公斤的固体石墨烯电池组。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对于精打细算,每一克重量都要计算的卫星来说,里面装一块三点五公斤的电池组,那何止是奢侈,简直就是疯狂。


但刘程还是这么做了。


因为只有足够的能源,才能够驱动上面的三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光谱偏振成像仪。


最高精度0.008米,广域扫描精度1-15米,地面穿透深度最高12米,最关键的是它的扫描成像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


除了这些卫星的硬性指标以外,这颗卫星还能机动的灵活变轨。


刘程丧心病狂的在卫星上面装了六台微型矢量电推引擎。


六台啊。


这是一颗卫星。


咱们的空间站才装了四台电推引擎。


虽然空间站的电推引擎推力是80毫牛,卫星上是12毫牛,但两者的体量也不一样啊。


反正就突出一个灵活机动,想怎么变轨,就怎么变轨。


“什么时候能够发射升空?”陈泽听完之后有点心痒痒。


“随时都可以,卫星基本上都调试完毕了,但想发射升空,可能需要排队。”


排队?


排什么队。


你说等运载火箭,毕竟发射火箭是有发射计划的,不是随时你想发射就能发射的。


但陈泽是什么人啊。


他虽然没有运载火箭,但他有可以代替的东西。


“发射的问题不用你考虑,以最快的速度测试完毕,然后封装,等我消息。”


“好的,最晚三天。”


陈泽点点头,就离开了实验室。


坐车回到厂区,来到深蓝航空这边的仓库,询问月神卖给狗大户的运载火箭配件都到了没有。


“主人,大部分配件都已经送了一批过来,让咱们先组装试试,只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和燃料罐还没有送到。”


“不等了,咱们自己造一个。”陈泽听完就放心了。


缺的东西他能造,那就自己动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