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父亲送我进北大(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到对方惊叹的眼神,刘振云挺直腰板,故作谦虚态:“应该是我。”


魏明:行了,想笑就笑吧。


不过郭见梅下一句就让刘振云的腰塌了:“不是新生和家长也可以坐这辆车吗?”


魏明:呃,貌似不可以,起码不合适。


刘振云这不是想省个路费吗,但是在女孩面前不能跌份儿。


他指了指前排负责迎新的男生:“我们系的师哥非拽我上车,没办法,关系太好了。”


刘振云毕竟有状元光环,又是老乡,女孩很快就忽略了这点道德小瑕疵,两人快乐地聊起了文学。


“你们中文系的是不是将来都会当作家啊?”


刘振云:“其实这是世人对我们中文系的误解,中文系不生产作家,我们的教育是奔着培养文学评论家去的,不过……”


紧接着刘振云话头一转,他表示自己的小说处女作不日将发表,再次收割了一波小师妹崇拜的眼神。


这年头搞文学的确实招女孩喜欢。


这点魏明承认,整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文学最好的年代,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人民对文字的饥渴达到顶峰。


去年创刊的《十月》《钟山》。


今年的《当代》《花城》,以及复刊的《收获》。


还有各种省级市级杂志刊物陆续推出。


会写作的人可以大展拳脚,他们有地位,收入高,还轻松,只要不是长得特别困难,别说女大学生了,女明星都能娶回家。


现在最红的女明星是谁来着?


大巴车一路向西,然后转北,繁华被甩在身后,魏明靠着窗户神游户外。


除了明星、电影、文学,还想到了去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前世的诸多遗憾。


身处这样一个铁幕初开,波澜壮阔的激荡时代,自己前半生竟然无所建树。


直到进入21世纪,蹉跎到了40岁,才蓄力而发,至60岁后才达到人生巅峰,身家破亿,喜提“大器晚成”称号。


可是能早成,谁汤姆的愿意晚成啊!


见儿子不吭声,魏解放只当他是坐火车累了,但自己不累呀,而且相当精神,甚至兴奋。


“同学,你们大学生一个月领多少补助啊?”


身为一个社交悍匪的老魏硬生生插入了前面这对才子佳人的交流,他丝毫不觉难为情,并且很快和同样农村出身的刘振云叔侄相称了。


而郭见梅则有些隐晦地扭头瞄了一眼魏明的英俊侧脸,想开口却不好意思问。


直到刘振云问出了她想的那个问题:“叔,小魏是哪个系的新生啊?”


窗外人烟渐渐稀落,魏明也回过头来,听老魏怎么说。


魏解放大言不惭道:“现在还不确定分哪儿呢。”


“啊?”刘振云一脸懵,录取通知书上不都写着的吗?这有啥不确定的?


魏解放哈哈一笑,神秘莫测地来了一句“你不懂。”


随即他扭过头,又去搭讪后面的学生家长。


刘振云对后面这对父子的好奇心更盛了,甚至漂亮的同乡小师妹都没那么吸引人了。


他竖起耳朵,后续还听到老魏对魏明小声嘀咕:


“你说是中文系好还是法律系强啊?”


“学好外语是不是就能出国啊?”


“咱以后能出也不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屋……”


刘振云听得大为震惊,莫非这位老农模样的大叔有通天本事,中文系、法律系、外语系想上哪个上哪个?!


带着这样的怀疑,刘振云的雷达死死锁住了这爷俩儿。


将近两个小时车程,北大终于到了,学生和家长兴奋地鱼跃而出,丝毫不以周边的荒凉为意。


这会儿西门对过还是大片农田和池塘呢,北大清华都属于燕京郊区。


而他们面前的正是北大标志性的西大门了,著名打卡圣地,古建筑、牌匾、石狮子,要素很齐全。


大家都往里走,可魏解放和魏明却背道而驰,提着行李要去马路对过。


“叔,你走错方向啦。”刘振云提醒道。


魏解放指着对面的一个园子:“对面是蔚秀园吧?”


“对啊。”


“那就没错,嘿嘿,我们先找人,我兄弟是北大的领导。”


魏明也朝他们俩笑了笑:“很快还会再见的。”


郭见梅:笑起来更好看了!


说完,老魏带着小魏朝蔚秀园的北大教职工楼走去。


对于这种走后门的行径,刘振云是有些义愤的,领导的侄子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真是岂有此理,羡慕不已!


他撇撇嘴,一扭头,郭见梅已经提着行李走了,赶紧小碎步追上。


“诶,等等我啊师妹,我帮你提行李!”


跨进北大西门前,刘振云最后看了一眼那对父子的背影。


想进哪个系就进哪个系,难不成你也是高考状元?


……


(ps:丢掉包袱,重新出发,如果觉得比上一版好,还能看得过去,请支持一下吧,老佛拜谢or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