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最后的机会(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际上,当年(1924)牌照只需要2元一个,当然这是官方发的价格。而市场价格,早已经被炒高,现在市面就值200大洋一个。


史密斯笑道:“这个事情你不需要考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卖出去,我们不会卖给你的!”


言下之意,你要么合作,要么别想买。


事到如今,陈光良也只能抓住最后一次扩张的机会,说道:“我的方案还是如此,你们出牌照,我出黄包车和管理,双方五五分成。你们那五成,其中一成是史密斯先生的。”


这个合作方案,已经是双方合作两利的事情。


史密斯还是欣赏陈光良的管理,所以很爽快的说道:“半个月时间够不够,我只给你半个月时间去筹备,不然我只能选择卖出去。”


盯着这批牌照的,不知道有多少家车行,但史密斯更喜欢陈光良的合作方式。


再加上,他看在李超的情分上,也是选择相信陈光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可以,我一定可以办到的。”


史密斯最后强调道:“记得,两次合作的,都是一个月结账一次,概不拖欠。”


也就是说,D项目、E项目所赚的钱,要月月分红。


“好的”


走出史密斯的办公室,李超询问道:“你打算怎么筹钱?”


陈光良想起周兴高带回的钱,不过很快抛之脑后;开什么玩笑,说不定就有人在查那件事。


他说道:“银行,将C、D项目抵押出去,希望能借到6000大洋。”


李超这次说道:“这次我就不联名借款了,这个项目也不参与。”


毕竟。


银行那里根本就不是他的关系,更何况交通科这么已经占了五成。他要是真要两成半,陈光良岂不是给交通科打工了。


“还是半成,算管理费,贷款不需要你的名义!”


陈光良的想法很简单,李超就是长江车行的隐形老板,他若出什么意外情况,李超就可以主持大局。


所以D、E项目,都给他算半成!


“行吧,有什么事情,我会和你一起共进退。”


“嗯”


........


回到长江车行的陈光良,还在思考E项目的事情,足足六十辆黄包车加车牌,直接让长江车行达到王氏车行的规模,成为一家中等的车行。


虽然让出五成五的股权,但实际上还是很划算!


这一次也要‘招股’一部分,让更多的车夫加入进来,这样有利于团结。


而且很多车夫也在了解这件事,他不想让大家失望。


不过这一次的招股,牌照要按照200大洋计算,黄包车按照100大洋计算。


也就是说,整个E项目的价值是1.8万大洋,按照每股10元,发行1800股来计算。


这样一来,如果黄包车夫想参股,可以拿出180股‘招股’,占总股本10%,可凑集资金1800元。


而陈光良本人,仅需掏出4200元,就可以占股35%(拥有的资产值,马上实现增长)。


这样一来,大家也都参与了,陈光良也用最少的资金占最大的股权。


将这次的招股计划,完整的用资料写出来,晚一点更方便。


另外,陈光良需要拿出4200元,也只能去找李寿民试试,相信问题不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