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推测,山水养性(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不到这位师伯入道后竟一飞冲天,修行上势如破竹,如今更恐怖如斯,恐怕已是观中有数强者。


“拜见师伯!”


众道稽首行礼,玄明颔首还礼。


将善后之事交给他们,他脚尖轻点树梢,腾空而起,转身离开。


姿态出尘,飘逸潇洒。


———


藏经阁,问道院,茅屋内。


玄明盘坐蒲团上,闭目复盘所得,今日之事一波三折,他连续斩杀数妖,更斩杀一位大妖分魂,算是跌宕。


虽没有漏网之鱼,但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他梳理细节,加以总结,查漏补缺,将其化为自身成长资粮。


半个时辰后,才开始打坐修行。


乌飞兔走,斗转星移。


半个月后,众道陆续回山。


得知浮云山曾被妖孽潜入,他们紧张不已,知晓是玄明出手,斩杀众妖,他们如释重负。


后纷纷入藏经阁拜见。


对玄明来说,斩杀几只小妖不算什么,同为求真观道士,他只是做了该做之事。


前两次还好声好气地见面。


第三次就直接闭门谢客,并让长安子传话:


若有其他事,可入阁见面。


若是来感谢,就打道回府。


都是自家师兄弟,无需客气。


没事,别打扰贫道观经。


众道无奈摇头。


他们清楚,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师兄是嫌弃他们扰了清净。


既如此,众道自然不在上门。


正如师兄所言,别瞎客气。


道家修行地,该少些俗世繁杂礼节与迂腐气,多些清静率真。


等负责善后的玄阴与玄素回山,求真观恢复以往生活。


众道修行,玄明观经。


山上晨钟暮鼓,一派岁月静好。


颇有道家不慕红尘的潇洒气象。


浮云县百姓也在钦差大臣安排下,重建家园,愁苦脸上多了笑意。


称赞朝廷之余,偶尔抬头看向云遮雾绕的浮云山,眼里充满感激。


若非山上道士及时救助,他们熬不到朝廷来人,这一点,浮云县百姓心知肚明。


一个半月后,山下百姓重新落户,县城正逐渐恢复元气。


藏经阁,山上老道终于翻完悟完六百卷道经,心中道理渐明,道心澄澈豁达,由内而外地散发一股洒脱气质,越发仙风道骨。


当天下午,他难得没宅在藏经阁,走出房门,穿行在山林间。


时而乘一根竹竿,顺流而下,泛舟游水;时而为了追一只兔子,弄得灰头土脸,却不动用丝毫法力。


寄情于山水,陶冶性情,蕴养身心,寻一份自然质朴。


当晚,他兴尽而归。


问道院,茅屋内。


玄明用过早食,焚香沐浴。


精气神儿臻至巅峰的他,盘坐于蒲团上,平心静气,调动心神,进入玄关。


一片朦胧中,三本道经浮现。


道气氤氲,道理交织,道则缭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