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大脑质量(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万一……”


李青松默默念叨着这个数字,轻轻叹了口气。


虽然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克隆体与克隆体之间没有内耗,没有沟通成本,可以全力以赴的,以最高的效率进行工作与思考,但满打满算,两万一千名克隆体,也就能发挥出十倍于普通人类族群的生产和发展能力。


这样算的话,自己此刻的总生产和发展能力,大概相当于21万名普通人组成的族群。


21万人看起来数量很多,但相比起工业社会那庞大的规模来,仍旧完全不够看。


如果工业体系完善的话,这么点人,也就只能承担起一个大工业门类下一个细分领域特定产品的生产要求。


比如汽车产业,这么点人,能将玻璃产业承担起来就不错了。


这还是得在高度自动化的前提之下。


而现在,自己的整体科技水平,仅仅只大致相当于人类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这样一来,这2.1万名克隆体能发挥出来的生产力就更低了。


数年前,自己第一次感觉到“意识上限”存在后,便始终进行着这方面的思考和试验,试图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控自己所拥有的这种特殊能力。


虽然没有多少进展,但外围收获总归有一点。


譬如,李青松此刻便已经明确,自己与克隆体之间的意识连接也存在速度上限。


其信息传递速度与光速一致,也即30万公里每秒。


当距离扩大,譬如对于一名位于洛神星另一端的克隆体,自己便会有大约6.7毫秒的延迟,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约有2000公里。


但这种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什么,李青松暂时还不知道。


不过现阶段至少可以确定不是电磁波。因为如果是电磁波的话,一些位于特殊区域,譬如地下的克隆体应该早就与自己断开联系了。


同时,自己的这种特殊能力似乎与自己的大脑“素质”密切相关。


就算全部都是自己的克隆体,使用的相同的基因编辑方案、相同的培养罐培育方案,但培育过程总归是会存在一点微小的差异,这便导致不同的克隆体之间也存在一点微小的差别。


有的克隆体的大脑可能更聪明一点,也即“质量”更高一点,具备更高一点的逻辑思考能力、推理和联想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有的克隆体则差一点。


“或许,大脑的质量越高,能同时控制的克隆体数量便越多?”


带着这种猜想,哪怕此刻连接数已经接近上限,李青松也没有停止克隆体的培育。


于是半年之后,最新一批2000名克隆体培育了出来。


李青松再次尝试连接后,发现自己的连接数上限果然已经到达。


算上意识所在的本体,自己最多只能连接21155名克隆体。


剩下约一千名克隆体则无法连接,就像是车子再也载不动更多的重量一样。


李青松果断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了另一名克隆体之上,再度开始尝试连接。


这一次自己能连接的克隆体数量果然有了变化,变成了21159名!比之前那具身体多了4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