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1000万!(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既然如此,那我就提升水磨的数量好了!以前是一台水磨去磨,现在是两台!两台水磨,总能提升速度了!”


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预备克隆体之中立刻便有约500万个被李青松连接起来,充实到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研究力量之中。


此刻,李青松麾下总计拥有克隆体约1500万个。


以自己此刻最大意识连接数约1000万来计算,算上克隆体们需要休息的时间,1500万名克隆体用起来还是比较紧张的。


但现阶段敌神星与洛神星资源即将枯竭,李青松不打算再增加克隆体数量了。


数量再多,一是克隆体的培育与维生都要耗费大量资源,二是也暂时没有用处。


现阶段,李青松已经停止了所有的不那么紧急的科研项目,譬如可控核聚变的预研、之前已经打下寄出的离子推进器的研究、量子芯片预研之类,甚至连悟空AI的训练与实战演习都暂时停下了,将全部科研力量与资源消耗都投入到了提升基础科学体系的研究任务之上。


一切以早日实现核裂变反应堆小型化,以及掌握二次加压推进技术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科研设施已经全部满员,李青松又不打算建造新的科研设施了,再多出来的克隆体自然就暂时没了用处。


于是,洛神星与敌神星上,克隆体们在度过了一段漫长的休息期——平均每天能休息16个小时左右,之后,再度变成了此刻的平均每天仅能休息9个小时,剩下15个小时全部在工作或者思考之中度过的日子。


有了这些克隆体体力和脑力的加入,基础科学体系的进步得到了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飞速提升。


于是,五年之后,李青松心心念念,始终期盼着的两大关键学科,材料学和机械加工学终于迎来了突破。


自己终于能制造具备更高性能,可以以更小的体积和质量便达成要求的材料了!


也终于能将加工精度提升到满足建造需求的零部件了!


于是,仅仅耗费三个月时间而已,最新的一台模块化核裂变反应堆终于呈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此刻的这一台模块化反应堆,其长度与宽度仅有28米,高度则有9米,外形则大致和第一台模块化反应堆类似,都是如同发动机的样子。


它的总体积仅有6000余立方米,总质量仅有1600吨左右!


无论体积还是质量,均缩小到了不足一半的地步!


但它的功率,却提升到了2.5万千瓦,比上一代提升了1.5倍!


它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船载发动机的资格。


当然,只限于大型货船。


一艘金星级战舰总质量不过才几百吨而已,还没它大,也没它重。


相比起深空号飞船之中的那个船载反应堆,它的性能毫无疑问是极为落后的。


但这是自己亲手造出来的!自己明了它的一切技术细节,拥有完全的技术储备!


未来,自己便可以继续迭代优化它,让它越来越小,功率却越来越高,一直到足以装到战舰里面去的程度,自己的战斗力必将实现又一次巨大飞跃。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掌握了船载反应堆的制造技术,下一步最关键的,便是研究并掌握二次加压推进技术,然后,逃离愈发贫瘠的洛神星和敌神星,迁徙到资源极大丰富,几乎无限充沛的内太阳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