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大哥方星河(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眼下最需要及时理清的,显然是新概念比赛的情况。


方星河上辈子没有特意关注过这玩意儿,直到看了班主任老房给房雨婷做的全套分析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前因是自1997年年末开始,国内的舆论界忽然对中学语文教育投以了极大的关注,然后吵得甚嚣尘上。


快要倒闭的《萌芽》杂志,跟风凑热闹,搞了一组系列文章。


题目是《教育怎么办》。


大家吵着吵着就吵出了共识,舆论界认为,中学语文教育已经面临巨大危机,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


方星河不了解现在的情况,不予评判。


但是很显然,教育界对此是重视的。


于是《萌芽》牵头,联合了北大复旦等7所重点高校,组织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


理念是“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


除了要将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年龄30岁以下之外,再没有任何限制,想写什么写什么。


在宣发方面,因为太急,所以动作不大。


只有报纸、萌芽月刊、部分地区的教委传达了信息。


不过宣发的仓促并不意味着社会对此不重视,11月13日登报的新闻,几天后跟进的报纸杂志已经超过50家。


再看评委名单,那么多知名大作家来给中学生作文比赛打分,简直离谱。


方星河心中立即生出一种更容易理解的对比。


这阵仗,基本相当于要在2025年搞一场高中生版的《偶像练习生》,举办方是北电中戏中传,评委包括顶流、影帝影后、各大影视公司高层,多家媒体跟进宣传,所有年轻女孩都在等待节目播出……


真的挺夸张了。


只是农安这城市太小,在纸媒时代对新信息的反应很迟缓,所以才显得格外平静而已。


瞧瞧房头给房雨婷收集了多少资料,聪明人都在抢跑。


想想也挺庆幸的,如果不是房雨婷要参赛,再加上掏裆多嘴,可能直到比赛结束方星河都没有收到消息。


这是什么?


这叫天命在我。


方星河喜滋滋的继续往下看。


新闻中特别提到:复赛获奖者将被联办大学重点关注。


老房收到的信息是,如果应届生的复赛表现特别好甚至有可能得到保送。


看来新概念头几届爆火的根源,就在这儿了。


方星河现在才明白,初始热度根本不是韩涵带来的,而是新概念的热度成就了韩涵,之后韩涵又以他独特的传奇性反哺了新概念。


最终双双爆火,互相成就。


所以,这正是方星河最需要的战场和舞台。


看一眼报名规则和赛制,比赛总共分ABC三组,A组是高三应届生,B组是高三以下在校生,C组是30岁以下社会人士。


“那我就是报B组了。”


再看时间,截稿日期2月25日,翻一下日历,那天是大年初十,复赛时间没提,只让报名者留下通信地址和电话。


很显然,首届比赛并不成熟,方星河估摸着,参加人数应该不会太多。


这是一个坏消息。


他不怕竞争,人越多,影响力越大,就越值得开心。


不过事已至此没得改变,那就做好自己的事吧。


再次确认没有遗漏的信息,方星河落定心思,开始磨他那三柄剑。


剑未出,铿锵鸣啸三千里。


待归鞘,剑光寒彻十九洲。


……


方星河闭关闭了整整八天。


剑,并不难磨。


写到后面,他甚至得往回收收,注意别带进去太多网感,并且减少刻薄含量。


要考虑当前社会和青少年的整体接受度嘛。


反倒是重拾初一知识花费了大量的心力。


小方一直都不笨,只是因为家庭的缘故放弃了学习,而大方就更聪明了,笨人干不了水军,单是分辨敌友都够正常人难受的。


现在两个聪明人融合在一起,心态积极,斗志勃发,于是在趟过了最初的困顿之后,复习渐入佳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