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玩黑红,你方哥才是专家(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后刺客忽然图穷匕见,给他来了一下狠的。


“所以,其实你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只不过,你确实不具备方星河那种随便努努力就能考到全省第一的天赋,因为忽然意识到自己永远考不过那些天才,就放弃了在这方面努力?”


韩涵一下子就被激怒了。


他是真正的16岁少年,可不是方星河那种披着儿童皮肤的老菜梆子。


“我放弃不是因为我跟谁比,而是我觉得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刺客大喜,继续追杀:“可是读书本身就很有意义啊!你没有看过方星河的新文章吗?往自己身上叠加更多的价值,这样以后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否则你高中都念不完,可怎么办呢?”


回答脱口而出:“我韩涵靠写书就能养活自己!”


“可是你的书在哪里呢?方星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写完了,正在定稿,可能很快就要发售了……”


韩涵急了,想都没想,主动把脖子套了进去:“我的书也快写完了!”


刺客紧逼不放:“那就差不多是同时期?可是你难道不害怕跟方星河打擂台吗?从目前刊登的杂文质量来看,你和他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草!


这什么狗记者!


其实韩涵这会儿也有点品过味儿来了,但是骑虎难下,让他这么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认怂,怎么可能?


于是硬着头皮回道:“我不怕跟任何人打擂台,我也不觉得我跟任何人有差距!”


然后东方网发出去的采访题目就变成了这样婶的——


《韩涵:我比方星河更强,不信正面碰一下就知道!》


主标题之后还有一个副标题,更搞。


《韩涵新书已经定稿,放言要和方星河打擂台》


开篇的总纲也是奔着草热度去的。


“韩涵曾豪言,在所有使用中文写作的人中,钱钟书第一,他第三。至于第二是谁?爱谁谁,反正不是方星河,我和他没有差距,他排不到我前头……”


方星河知道全过程之后,实在没忍住笑。


“哈哈哈哈!”


“你别笑,韩涵这孩子,没有你成熟……”


李其纲没什么底气的努力解释着,可惜没啥效果。


“我俩到底谁是孩子?”


方星河一边笑一边问:“那他的书到底写完没有?一起上市没必要,但是一前一后反倒是好事。”


李其纲更尴尬了:“基本写完了,仁均说,这孩子休学之后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写了一本小说。但是,自打采访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决定大改,结果两天写了50多页废稿,没有一页能用的……”


“得,白期待了。”


方总一瞬间就失去了全部兴致,不能绑一块儿炒作了,那大哥你还有什么用?


李其纲干咳两声:“咳咳!我相信他是有能力写出好作品的,现在又多了这么一股子心气,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方星河一想,也是。


万一好大哥带着火气写作,比上辈子的《三重门》更好呢?


好大哥越成功,对弟弟的促进就越大,所以,方星河心里只有真诚的祝福。


“OK,那麻烦您转告一下,我等着他来撞!”


“咳咳!”


李其纲又被呛得直咳嗽。


太野了。


这孩子一天比一天野。


嗑完之后,李其纲反过来打听他的进度,“你的书怎么样了?打算什么时候发?”


“等新概念作文集上市之后吧。”


方星河懒洋洋回答:“又或者,再有什么突发事故的时候……”


现在的这波热度,方总肯定是赶不上了,新书刚刚定好结尾的框架,略嫌粗糙,要等到二版修订时才会仔细润色。


既然时间一定会拉长,那就不如耐着性子,好好打磨,同时也等一等下一次热度。


“突发事故?”


李其纲念叨了两声,突然迟疑着开口:“我这边有个情况,一位出版社的朋友忽然跟我打听,问你跟你亲戚的关系怎么样、是不是有什么巨大矛盾?我没跟他讲你舅舅的事,不过我怀疑,你那件事恐怕瞒不下去了……”


方星河心里一动,嗅到了一丝非同寻常的气息。


“上海的出版社都开始打听,那岂不是传出去很广了?”


“那倒不至于。”李其纲十分肯定,“我这朋友路子有点野,消息灵通,别的媒体急着采访你主要是因为小韩和新书,真冲着你舅舅去的人应该不多。”


“这种事还用多?有一个就够了。”方星河哑然失笑,“那您忙着,我去问问。”


他挂掉电话,沉吟片刻,最后打给赵春华。


“星河,你之前是不是差点搞出大事?有两个南都记者已经到你们那儿了!”


赵大姐的声音十分焦虑:“具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我暂时没弄清楚,但是风声已经到我这儿了,信源相当靠谱……到底怎么回事?”


很好,确诊了,小方差点请舅舅一家三口吃烧烤的事情,终于还是到了要被曝光的时刻。


“没什么。”


方星河轻描淡写的回道:“我妈留给我的房子要拆迁,我舅跑过来闹,我气不过,就在半夜往他家房子墙根倒了半桶汽油,打算吓唬吓唬他。”


全是真话,除了最后一句。


新闻学的那套东西,你方哥同样会玩,而且一定玩得比南方系更好。


“什么?!”


赵春华被惊得够呛,她常年在媒体一线工作,可比王亚丽敏感多了。


“闹得很大吗?知道的人多不多?”


“不大,但是知道的人很多。”


方星河想了想,又补充一句:“不过愿意透露出来的人应该不多。”


赵春华彻底放弃幻想,急切又严肃的道:“你现在必须尽快登上大台的采访,把这件事仔仔细细澄清一遍。


你不懂有些媒体,他们拿到这种料之后,不可能安安分分的客观报道!


小方,别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职业操守或者人品道德上,人血馒头是你自己的总结,现在正是吃你的血馒头的大好时机!”


“我知道。”


方星河看着空荡荡只剩一点零头的星光面板,若隐若现的勾起嘴角。


“抹黑、篡改、断章取义,造谣、构陷、入人以罪……都是常规套路了,不新鲜。”


赵春华松下一口大气:“你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就好,这事儿不像之前的小打小闹,真要是闹大了,对你的声誉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是么?


方星河并不这样想。


“声誉”的根本逻辑是这样的——


在当前时代,名气的商业变现途径十分有限,只有正面的好声誉才能够转化出足够的经济价值,所以一旦某个公众人物有了擦不去的污点,那就是伤筋动骨的重创。


方星河在娱乐圈里最佩服的女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庆奶奶,从号子里出来之后只能去横店演龙套,从绝对的大咖变成不如牛马的麻烦。


那么从正常的思路出发,方星河一旦被钉死,前途确实会大大受损。


可问题是……


那些现今时代的条条框框对方星河真的有很强约束吗?


或者更确切的讲,他真的需要被那些掌握着资源的人以“名声好坏”为理由进行挑挑拣拣吗?


很显然,并非如此。


所以,恐惧是没有的,一丝一毫都没有,他的心里只有期待。


玩黑红,你方哥才是专家。


而愤愤不平的好大哥,一根顶好的撬棍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