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飘渺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再遇王莹(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天晚上,济民堂众人在丰膳酒楼的包厢中,为李默接风洗尘。


这是小镇最高档的酒楼,就在济民堂的旁边,但从它开业至今,李默却是第一次进来。


在丰盛的晚宴中,李默娓娓讲述了自己这两年来的经历。


他将前往十八山行医游历后,又到安乐城检测出灵根,随后拜入到灵目门的往事,避重就轻地讲述了一番。


众人在得知李默竟然成为了一位修士后,纷纷瞠目结舌。


即使是十八山的江湖武林,对于这座安逸的小镇来说,也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就更不要说仙山圣地的修士了。


王盼则是瞪圆了双眼,就像是在听神话故事。


“李默,那你看看我有没有灵根,能不能和你一样,也成为一名修士?”


“这……”


李默面露尴尬之色。


“这需要专门的法器才能测试,或者金丹期以上的修为才行,我现在只是一位练气期的进修弟子。”


已经年过三旬的王奔,则是一副兴冲冲的样子。


“小默,那你会不会法术,露两手给我们师兄弟开一下眼界啊!”


李默笑了笑,并未扫兴,当场演示了掌心雷。


众人见此,顿时惊呼连连,再看向李默时的眼神已经变得截然不同,隐隐多出了几分崇敬之色,开始询问起关于修士的各种问题。


李默则将自己所知晓的基础常识与众人分享。


众人听得心醉神迷、如痴如醉。


直至深夜,众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李默跟随王盼,来到他家休息。


“对了,李默,你还记得王琪吗?”


“你那个住三溪沟的堂姐?”


王盼笑着道:“对,就是她,那年我们一起去河滩踏青,我父母本来想把她介绍给你的,她现在还没有嫁人,你既然回来了,以前的事情也就过去了,要不要我再安排你们重新认识一下?”


王盼的个子也长了不少,看起来成熟了许多。


李默闻言,笑着摇了摇头。


“还是算了吧,我刚刚其实没有和师兄们说,我这次回来乃是执行师门的任务,顺路过来看看,准备明天去山北村看一眼就回去,任务时间很紧。”


“啊?”


王盼愕然过后,不禁一声叹息。


“又要离开了吗,真羡慕你啊,去了那么多地方,认识了那么多人,我则是一辈子都要呆在这里了。”


王盼说者无意,李默听者有意,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


李默离开了华安镇,来到了曾经的河神庙附近。


他看向滩河的滔滔河水,口中轻声喃喃了几句后,将一路采来的野花轻轻放下,牵马继续向前走去。


山北村依旧安宁。


赵家几户仍旧被大石掩埋,村里人都说是土地神的惩罚,因此至今没有挖掘。


他回到自己的房屋前,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屋门,看向里面满是尘埃的桌子、椅子、床褥,这一刻,时光仿佛开始倒流,他又回到了儿时,看着母亲在油灯下为自己缝补的一幕,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母亲。”


李默打扫了一遍房间后,重新关上了屋门。


张勤大哥家里没有人,李默牵马朝着河对岸北山走去,直到午时,他才来到母亲的坟前,从储物袋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锄头,将附近的杂草除掉。


大约半个时辰后。


母亲的坟头终于被他收拾干净,李默拿出贡品,摆在了母亲的坟前,低声喃喃细语。


“娘,我回来看你了。”


过了一会儿。


几个扛着锄头的村妇从远处路过,边走边叹息。


“老张这才不到三十岁,怎么就这么走了,留下母女两个,她们娘俩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是啊,他那姑娘才四岁,自己说没了就没了。”


“你们听说了吗,老张的那群本家亲戚们,可都已经上门了,说他们娘俩不是老张家的人,无权处置老张的财产,说是准备要收归族里呢。”


“天呐,这不是吃绝户吗,就没人管管吗!”


“怎么没人管,他们两娘去镇上报官后,官府当天就派人过来了,说是前些年河对岸的北山村,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也是母女俩被本家吃绝户,结果遭受天谴,整个家族一夜间都没了。”


“我也听说了……”


李默静静地听着几名村妇闲谈。


直到她们远去后,他才看向了天空,原本压抑的心情也似乎随之轻松了不少。


“娘,你听到了吗,这里正在越来越好,等以后我成为了巡查使,一定会努力让这里变得更好。”


又过了半个时辰后。


李默收拾好情绪,骑上马最后看了坟头一眼。


“娘,我走了。”


一阵清风拂过,李默驾马远去。


直到两天后,他走大路日夜兼程,重新回到了桐巢镇杏花村,敲响了村东头鱼塘边熊家的大门。


李默说明来意后,老翁当即让熊少安进屋拿包袱,跟随李默远去。


“少侠,这些干粮留作路上食用吧。”


“多谢了。”


李默驾马,带着熊少安远去。


熊少安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李默也是在他的这个年纪,到济民堂当的学徒,一学便是三年。


看得出来,熊少安满脸兴奋,对外面的世界无比憧憬。


路上他忍不住询问道:“李大哥,修士真的能在天上飞行吗?”


“嗯。”


李默并未多言,保持着高冷神秘形象。


策马奔驰了近一个时辰后,李默穿过一片竹林后,突然猛地拉住缰绳,马匹随之停下。


前方竟然出现了三十余人的正在对峙的场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