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光荣(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就说它牛不牛吧。这么说吧,如果真的有需要,就是月亮上它也能去占一块地。


6月底,孙志伟跟随上一届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毕业考试,并以第一的成绩成功毕业。


半个月后,随毕业证一起发下的,还有北海幼儿园的报到证。


这就很让他意外了,本来他已经准备打申请了,结果还没开始行动,上面就已经安排好了,还正合他的心意,这就很NICE。


后来一想,他就明白过来,以他的条件,去不了北海反而是奇怪的事。


报到证上写了9月1号前报到,那就不急,他要先去把户口迁移了,这涉及到以后的吃饭问题。


他知道9月就开始发行粮票了,不先把户口落下来,到了9月他就没饭吃了。


在梁姨的帮助下,落户的手续办理的很顺利,连同烈士家庭的登记都一起做好了。


三天后,梁姨带着全部街道成员敲锣打鼓来到文津街乙9号的大门口,周围的邻居全部过来围观。


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梁姨郑重的在大门上钉下了一块金属牌匾。


这哪是什么金属牌,这就是一块免死金牌,任你谁来了,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都别想动这家分毫。


反过来说,如果有人找这种家庭的麻烦,那这种人怕不是什么好人,上面肯定要反过来查一查这人的背景和动机。


以后每年过年过节,街道和单位都要上门看望,给钱给粮,连年底发水果都要多发两个。


孙志伟他们家就不可能缺少衣食,如果真缺了,那怕不是要有一串人要倒霉。


以后在学校,入T入组织都会优先安排,单位里评先进,评职称,升级岗位等等,只要是同等条件下,这种家庭的成员也都是优先照顾的。


孙志伟热情的迎接了工作人员,并收下了街道的慰问品。


他现在也想明白了,这种慰问品不能拒绝,街道中还有很多不如他们家的家庭,有很多就靠着这种补贴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他要是搞什么高风亮节,那背地里肯定要被人骂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给阴了。


落户后,孙志伟就带着证书和户口本,去民政那边领取了应该补发抚恤。


合计有父亲孙玉山的120元,母亲蒋丽丽的70元,还有补贴,自今年3月起,每月5.02元,父母各有一份,就是每月10.04元。


他跟妹妹每人可以领一份,一共是每月20.08元。补贴标准是从3月开始的,现在是6月,一共4个月,可以领取补贴80.32元。


这次他一共从民政那边领到了270.32元,以后每个月还可以再领取20.08元。


票据这些就不在这里发了,需要街道来发放,到时候梁姨会安排人送上门。


他要是个不思进取的,只依靠父母的抚恤金,都可以安稳的生活了。


家里事情忙完,他就找了个机会去了一趟育英学校,童老师的家庭条件不错,干妈,已经打听过了,十分符合孙志伟的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