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公社有个铁匠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铁匠们洗洗手跟他握手,纷纷冲他拍胸膛:


“听说过这同志,公社还联合了你们几个生产队给城里写了表扬信吧?”


“小钱你以后家里铁器有什么问题,尽管带过来,咱给你收拾!”


钱进确实有求他们。


但现在不敢贸然提出想法。


他见铁匠师傅们豪爽,顿时心喜。


于是他把外套一脱露出背心下线条清晰的肌肉,说:


“多谢几位同志哥,我今天来的急没带什么东西,但恰好带了点酒。”


“咱打铁的活计容易拉筋伤肌肉,应该需要酒来活血化瘀吧?”


说着他出门去用衣服兜起五瓶小二,进门后一人塞一瓶。


五名铁匠大喜过望。


带队的黄老铁拧开盖子抿了抿,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好酒、好酒,这比咱打的两毛大曲可好多了。”


他们没有客气,纷纷收起了白酒,然后,钱进成领导了……


黄老铁给他端来一杯水:“领导,别嫌弃俺这里的水有股子铁锈味儿啊。”


“正好补补铁!”钱进直接干了一杯水。


递上水杯,再来一杯。


倒不是作秀,是蹬车一路,真渴了。


这可赢得糙汉们的好感。


黄老铁愉快的陪同他在铁匠铺里转了一圈,给他介绍铁匠铺的布置、工具和劳动计划。


钱进看墙上“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活动的奖状乐呵,奖状边挂着公社表彰的铁匠班合影。


照片里五条汉子抡锤的架势,活像年画上闹海的五蛟龙。


参观完毕钱进随意问了一句:“这里能打黄金吗?比如说用金条打造个金盒子、金箱子什么的。”


黄老铁痛快的说:“小意思,我们这里有煤气,煤气加氧能到两千度,融化个黄金不成问题。”


钱进心里有谱了。


参观结束,自行车和行李一起被放上牛车,钱进坐着车进了生产队。


九月底,红星刘家生产队的晒谷场上一片金黄,这是脱粒的玉米在日头下暴晒。


晒场尽头的土墙上,‘劳动最光荣’的标语照样鲜红。


刘有余吆喝:“看看是谁来啦!”


晒场上人不少。


刘旺财正蹲在石碾旁修补被玉米棒子压坏的箩筐,听到吆喝声他抬起头。


赫然看见钱进在挥手笑。


这让他很激动,赶紧站起来打招呼。


裂口的胶鞋绊倒了身旁的搪瓷缸,几粒炒黄豆滚出来,立马引得旁边孩童去争抢。


“小钱你又来了?”刘旺财捡起搪瓷缸用袖口擦去缸沿的灰土。


钱进不废话,直入主题:“来送东西啊。”


他拎下一个袋子来。


里面铁皮罐头撞的玻璃酒瓶叮叮当当响。


刘旺财大喜过望。


等到了生产队办公室打开袋子看见里面繁多票据,他又大惊失色:


“呀,怎么这么多票子?”


钱进说:“上次从咱队里拿的老物件回去找人看了看,人家说我给你们东西给的少了。”


“我寻思咱队里需要这些票证,是吧,所以去黑市换了一些,看看对社员来说有用没。”


正在收拾表单的刘有余激动扭头,架在耳朵上的铅笔甩飞出去:


“这能没用?你这是给我们救急了!你真是及时雨!”


“俺队里妇女队长王秀兰家里要嫁闺女,家里怎么得准不两床被子吧?”


“队里缺棉花票啊,这东西咱海边人家少,嘿哟,前些日子难的她嘴上长燎泡……”


钱进把统计了老物件和个人信息的本子交给刘旺财。


刘旺财、刘有余和其他队干部忙活起来。


他们要根据本子里老物件的价值信息,跟社员家庭情况进行结合,尽量公平的把票证分到实惠处。


妇女队长闻声而来。


刘旺财先给了她十斤棉花票。


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妇女摘下包在头上的黄头巾忍不住的擦眼泪:


“我家里去公社供销社门市部排半个月的队,好话说尽,人家就是不给卖棉花……”


“人家单位也是有纪律。”刘旺财给她使眼色,“别在小钱面前丢人了,老大个娘们还哭起来了。”


王秀兰说道:“我高兴啊,小钱,真是谢谢你!”


她很正式的跟钱进握手。


钱进颇不好意思:“早知道嫂子你需要棉花票,我给你多找几张,你不用谢我,这都是你家银元换的。”


王秀兰连连说:“够了够了够了。”


“十斤新棉花配上家里老棉花,能给闺女缝两床过冬的大厚被了!”


票证分配的七七八八,接下来还要具体协商。


刘旺财去办公室前的老槐树下捡起根铁棍。


树上拴着的破残铁犁片被秋风吹的缓缓撞动树干发出喑哑的声响。


刘旺财挥舞铁棍敲上去,当当当的脆响传向四方:“传下信儿去,先歇工。”


“上次跟钱进同志换老物件的社员来一趟,查漏补缺!”


“那个上次没把家底拾掇干净的社员回去再拾掇一下,钱进同志是咱老百姓能信得过的好同志,家里有不能吃不能用的老物件的,都找出来交给钱进同志看看要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