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奔赴国营饭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居委会里,张红波得到消息后跟裤裆里钻进个窜天猴似的,急的团团转:“钱进惹什么祸了?”


“区打投所命令黄所把他带走了?”


“我就知道这小子不安生,整天说要支农支农的,好像他成兰考焦书记了。”


“他能不能判刑?最好判个十年八年,免得整天给街道惹麻烦……”


就在他满怀希望的时候,有人跑进来通知说:


“钱队长回来了,还带了一支队伍!”


张红波三步并作两步到门口去看。


看到了钱进。


看到了魁梧壮汉扛着红旗昂头挺胸。


看到了一队汉子龙行虎步,他们裤脚上糊的泥点子成了新时代的金甲鳞片,走起路来咣咣带响。


五队长米刚看着红旗说:“红星刘家生产战斗队!”


他赶紧吆喝:“张主任麻烦了。”


“上次开会你要求我们突击队给国庆活动出节目,钱队反对还说要从生产队叫农民来开会。”


“我以为他是放卫星,结果人真把人民公社搬来了!”


张红波表情跟便秘时候挨了一记千年杀似的,额头见汗:


“反、反了他天!我就在办公室里,看看他敢干什么!”


说完他钻进办公室。


外头的人听见了‘咔吧’一声。


落锁了。


钱进让队伍在居委会前歇息。


他想邀请张红波中午作陪。


对方却闭门不见。


这样他先找米刚:“米队,跟其他三个队长说一声,中午我请客去国营二饭店。”


米刚一听来劲了,狂奔着去通知其他人。


国营二饭店是海滨市的餐饮百年老字号。


它的前身叫六聚楼,成立于清朝末年,在五十年代积极参加公私合营改造成了如今的国营第二饭店。


这饭店名气很响,菜品价格很高,城里人即使是全工人家庭也只有在招待贵客时候才会去。


而刘家人正是钱进的贵客!


他选国营二饭店请客不光是名气问题,还主要是它家主打硬菜。


什么香酥鸡、红烧肉、酱牛肉和炖肘子等等,这对当下的老百姓来说最有诱惑力。


徐卫东得知张红波不给面子,便去找了哥们程华负责作陪。


钱进回家拿酒,顺便叫了刘有牛媳妇李晓梅去饭店。


其实他可以在家里拾掇出一桌比国营饭店还要丰富的菜肴,但容易引发人们怀疑:


一个劳动突击队小队长,哪里来的那么多午餐肉、肉罐头、香肠等紧俏物资?


再一个自己招待无论菜肴多丰盛,面子上远远比不上去国营饭店吃一顿。


这点从他们踏上去饭店的道路后,众人的情绪能感知出来。


刘旺财等人得知要去饭店吃饭,一个个精神抖擞,赶路的疲惫不翼而飞:


“真能去下馆子?我这辈子还没下过馆子呢……”


“羊角渡的阿贵给生产队往城里送鱼,在城里一家饺子馆吃了碗饺子,回去吹了半年,咱去国营第二饭店,那不得吹一年……”


“一辈子都行!咱公社能有几个人一辈子进得了国营第二饭店?你们不知道,这饭店以前叫六聚楼,旧社会地主来吃一顿都得肉疼俩月……”


来到国营第二饭店的门口,讨论声戛然而止。


社员们的注意力被这座只存在于农民传闻中的建筑所吸引。


饭店门口开阔,临街道处开了个窗口,好些人在排队,有的挎着篮子有的端着大搪瓷缸。


张爱军愣头愣脑的问:“这都是要进去吃饭的?城里人生活就是好。”


徐卫东说:“不是,城里人一年到头也下不了两次馆子。”


“他们是在买包子,肉包子一个两毛钱。”


“多少钱?”刘有光发出响亮到夸张的反问声,“就那小肉包子两毛钱?能买上一斤细粮了啊!”


这价格让社员们对国营第二饭店产生敬畏之心。


他们迟迟不敢进门。


钱进去拉开门示意排队进入。


汉子们挤在门口哼哧哼哧,解放鞋在地面上一个劲的蹭,蹭的写有‘欢迎光临’的棕红地毡直掉渣。


刘旺财这会也缩了卵,脱下鞋坐在门口大理石台阶上使劲磕:


“别把咱乡下的泥带进人家铺着的水磨石上。”


钱进哑然失笑:“别拘谨,咱们是顾客!”


国营第二饭店在他看来屁都不是,也就卫生干净一些,装修很老土:


它内部贴了满墙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黄河少年》等时下电影的剧照,挂着‘严防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之类的的标语。


可在社员们眼里不是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