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的儒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命运(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圣人”是儒家的说法,但儒家说的“圣人”跟世人口中流传的“圣人”,却不是一回事。


儒家的“圣人”是修身到一定程度后的某个境界。


而人们口中流传的“圣人”就是一套“道德”模板,就跟寺庙里供奉的佛像一样,内里如何不在乎,外表一定要光鲜亮丽,一定要是人们想象中的道德楷模!


其实所谓的“道德”,是儒家制定出来,希望所有人遵守,从而让天下达到大同的理想世界。


但大同世界是孔子的理想,一些当官的或许表面上会遵守“道德”,但不能用道德模板去要求所有儒家……儒家是人,形形色色各有心思的人,有的儒家心黑起来,你都不敢想象!


儒家修身,靠的也不是什么道德,只是通过“礼”让自己明心见性,稍微好点的,给自己画条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已!


所以啊,儒家不一定都是正人君子,更没有一个标准的道德模板!甚至有的儒家希望别人才是道德楷模,这样才能“君子欺之以方”。


孔子讲仁,爱己,爱人,他是圣人。孟子讲义,傲气凛然,脾气臭的一匹,骂起人来一点面子都不留,他也是圣人。董仲舒谄媚枉上,排除异己,他同样是圣人。朱熹乱注经书,跟“二程”一起开创程朱理学,奠基封建礼教,他也是圣人。王阳明蠢的去格竹子,格了七天七夜才明白过来这是无用功,他还是圣人……


圣人,跟道德水准无关,道德是本心之外人为定义的东西。


圣人境界,仅仅是明心见性,至诚之人罢了,跟道家结圣胎一样,难道圣胎还要衡量道德水准?


那些认为儒家必须怎么怎么做,圣人必须具备什么样道德水准的,还不如去庙里拜神,指着神像说你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至少神像不会反驳你!


还有,儒家正心诚意的“正”,不是正邪的“正”,而是端正的正!


甭管做善事还是恶事,只要端正心态,那都是“正心”!


……


傅源三人走出“天下集团”时,正好徐三徐四开车来到了门口。


张楚岚对待冯宝宝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以前总带着几分浮夸的演戏成分,至少现在能感觉出一点真心在内。


这一点徐三这个人精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冲傅源示意了个疑惑的眼神。


傅源微微摇头,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说吧。


跨上自己的小电驴,摆摆手,道:“白跑一趟,没帮上什么忙。我也回去了,有事……”


说到这里,傅源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冯宝宝,思考着改口道:“有危险叫我!”


这姑娘,是不懂客套的!


冯宝宝认真的道:“好。”


张楚岚也热情的招手:“不管怎么样,谢了,傅源!”


傅源挑眉:“不叫哥了?”


张楚岚嘿嘿笑着不说话。


心思太深,活得太累!


傅源摇摇头,启动小电驴,晃晃悠悠的离开。


……


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者命运?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答案超出了凡人的理解,用《易经》来说,那是“天五”之后的现象。


或者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反正道家认为,顺其自然,顺从命运,什么都不要做。


而儒家相反,总想要去做点什么,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傅源爷爷奶奶当年的意外,太突兀了,也有点太刻意了,正常人只会感叹命运无常,但傅源不会。


他当时就怀疑,是不是有异人出手。


那时候的傅源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为了获得对抗异人的能力,他把自己逼到极端困乏之境,主动去“问道”,从而感知到浩然正气,成为异人儒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