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再挑几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噗嗤……”


旁边的铜器摊上传来笑声,林思成回过头。


一男一女,都是三十多岁,一般的清秀文雅,一看就是知识份子。


男的在研究一方铜镜,女的抿着嘴看着他们,眼中带着笑意:“不好意思!”


“没事!”


林思成笑了一下,瞪着顾明,“你少遭怪!”


顾明哼了一下,没有吭声。


林思成手一指:“老板,那本书多少钱?”


“哪本,《炎黄春秋》?”


“对!”


“三千!”


一听三千,林思成就明白了:摊主虽然是老板,还真不识货。


算是捡了个小漏。


他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你书镶金子了?”


摊主翻着白眼:“谁让那瓜怂说我这全是烂货?”


林思成哭笑不得:多大个人了,还跟小孩置气?


“你先拿过来我看看!”


听到“炎黄春秋”,买铜器的男人抬起头,瞅了瞅报摊老板递过来的杂志。


蓝色的封面,稍有些泛灰,看来有了些年头。顶部四个大字,炎黄春秋。之下列着七八行标题:


民国十年:最好的年代。


洋务运动,工业兴盛的起点。


……


男人惊了一下:还真是《炎黄春秋》?


乍一看标题:似是而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甚至是捏造歪曲……比地摊文学还像地摊文学。


再看刊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听都没听过,一看就是野鸡协会。


翻开再看里面的文章:车轱辘话来回讲,想说又不敢说,通篇都是暗戳戳的臆测。比八毛一本的故事会还不如。


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书是1989由某委创办,虽然不涉密,却属于正儿八经的内参。级别不够,真就看不到。


所以,一般人碰到也不认识,只当是不入流的杂志。


比如顾明,顺手一翻,“咦”的一声:“这书谁印的?”


“中央!”


以为林思成在说反话,顾明“呵呵”冷笑。


报摊老板也跟着笑:“印这个?”


听他这么说,林思成心里更加有底,扬了扬杂志:“你好好说价!”


“三百!”


“三十!”


老板干净利落:“给钱!”


顾明嘟嘟囔囔:“你个瓜皮,从三千降到三十,能是啥好东西?三十都能吃两碗葫芦头,还能加半斤酱肉!”


“一天就知道吃吃吃,屎你吃不吃?”


“你吃我就吃!”


两个人跟说相声一样,女人笑个不停,也瞄了一眼:“王齐志,那是什么书?”


男人压低声音:“内参!”


“啥?”


单望舒愣住:那小孩竟然不是胡扯,真是中央部委刊发的?


但内参怎么会流到地摊上?


“发行量很大?”


“恰恰相反,非常低:刚发行的时候只呈送省级单位,后来只限中央直属机构……”


“那这小孩怎么认得?”


王齐志怔了一下:对啊?


那句“中央”,肯定不是胡扯。


再说了,这书如果买来当杂志看,三块都嫌多。他能花三十买,就表明知道内在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