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寻枪》(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说的,就这样,陆导演你没问题吧。”


“这个,我觉得吧...”


“好嘞,陆导演觉得没问题,那就继续过。”


此时的陆传欲言又止,他很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但最后实在还是憋了回去。


能吗?


不能啊!


“行了,今天让大家来咱们就是确定一下角色,也不多,我,马山。”


“宁婧,李小萌。”


“石凉,周小刚。”


“刘小宁,陈军。”


“吴娟,韩晓云...”


此时李轩就听着“总导演”江文报菜名。


寻枪的剧组不大,200万元的投资,江文的片酬最高,十万元,但对于他的身价来说,也算是大促了...


而这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除了江文和宁婧之外,貌似也没有大咖...其实不然的,刘小宁和吴娟是中戏表演系,石凉的学校比较冷门,法美电影戏剧学院...


全部都是科班专业出身的。


核心点就在他们几个,剩下的角色,有多少?马冬,老树精,马娟,小偷,谢所长,所长,小偷。


还有一个刘结巴。


剩下的角色,怎么分配其实都没什么所谓,至少对于导演,对编剧,对于主演而言,也没什么可发挥的地方。


文艺片的精髓就在这里,也是,为什么像一些没背景没资历的演员能够挤进一些文艺片里露脸,因为他的关注度是高度集中的。


故事是围绕着几个人展开,只要这几个人不拉胯,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就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文艺片,里面的咖位都是极度两极分化的。


有江文这种核心的,像他们这样的核心人物,负责作品的质量,也有像李轩这种,不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而是让电影显得不“突兀”。


如果只有主演的话,那样舞台剧和话剧感太强,就不像电影了。


电影和话剧还有舞台剧还是有点区别的。


“真实”和“代入”。


让所有人都相信有这么一个地方,作为观众,才能设身处地的带入其中。


而除了马山几个人之外,其他人的作用就是用来塑造真实感。


用来当...npc。


至于什么npc。


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此时的李轩,就看着眼前几个角色的牌子,大家都选择很随便,因为从露脸的角度来看,大家都差不多。


而且文艺片嘛,要票房没票房,给几个主演打下手,当他们的枝条绿叶,最后有奖项,没票房,成果如何也和自己没半毛钱关系,在挑选角色方面就颇为磨洋工了。


反正随便吧,老油条们就率先挑选路人警察之类的背景板。


都是一千块的片酬,当然挑简单的来也,几个老北漂就颇为得瑟,看着李轩这种萌新,就心付道太年轻了呀。


像这种文艺片,咱们这种角儿演到最后就一定是一场空的,都是陪人家跑,那么拼命干什么。


站着就能拿钱。


李轩此时就后知后觉,那些个率先抢角色的老北漂,应该就是“群演”里的天花板。


老群演了。


虽然不算有本事,但在北影厂这片,混的久了,认识人了,成老油条了,不缺戏演,不缺龙套,偶尔还能凭借自身的形象,去混点有特色的群演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算是群演圈的成功人士了,一年应该能存个万八千的。


而李轩就选择了和老油条们相去甚远的道路。


看着这些任意挑选的剧本。


在系统的标示之下,还有李轩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结巴]


[需要:三个演技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