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不给面子的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敖德海和赵玉将尿素一袋袋搬到地边,热得满头大汗,却干劲十足。


“德海,陈老板真说要给我们红包?”


“嗯啊,就是不知有多少。”


“他都说出嘴了,应该少不了吧,这半个月,陈老板得出了近万斤菜了,他还能小气了不成。”


“希望吧。”


两人还没在陈家志手下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但胃口早早就被吊足了。


不论是收菜算提成,还是今天说的红包,都让两人干活充满了劲。


而其实陈家志目前连一个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他早就掌握了画饼这门技术。


在两人施肥浇水一小会儿后,陈家志也来到了地里。


等完成一块地的追肥浇水后,几人才去收菜。


丝瓜、苦瓜、豇豆、菜豆的采摘任务依然交给李秀,敖德海两人去采收空心菜。


空心菜有些茎杆已渐渐变老,割的时候要割掉一大截老掉的茎杆。


甚至偶有开花的空心菜。


而陈家志则独自去收菜心,现在只有露天的‘烂菜心’,前期没怎么管,导致出现了跳甲。


跳甲俗称“土崩子”“圡跳搔”,是叶菜的最主要虫害之一。


被危害的菜心叶片上会出现虫眼,严重影响商品品相。


陈家志只能挑选着收。


主要是30斤排菜心,这个客户其实陈家志没说几句话,但对方就是很干脆利落。


价钱都不怎么问。


每天就是来报数、结账、走人,给陈家志都有点整不会了。


所以他想尽可能保住这个客户。


为此,6号地有一块本该寿终正寝的小菜心苗都被他留了下来,就为了尽快衔接上5.9号播种的菜心。


其它的菜心客户其实他并不怎么在意。


市场不好,菜不好,这菜收得其实不太爽,让人很烦躁。


只有李秀例外。


天气好,让丝瓜、苦瓜、豇豆和菜豆的品相和产量都不错,她一个人就包揽了采收的活。



夜幕降临,在蝉鸣蛙叫声中,陈家志轻声而起。


出门后,刘明华正在坝子里靠在自行车上等他。


“早~”


“今天菜比昨天又少了些哈。”


菜少,也就意味着收入少,夜色下的刘明华目光游离不定,有些犹豫。


陈家志还有些困倦,没有注意到:“嗯,这两天没那么好卖,少拉点去。”


众菜农也都陆续起床,装菜,然后骑着车向市场奔去。


这是这半个月来,陈家志第一次骑车这么轻松,因为菜少。


不过市场并没有因为他菜变少了就变得友好。


其他人菜变多了。


他们来得算早的,但一进入流动摊贩摆摊的巷道,巷道两边已来了不少菜农。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大筐菜。


而且品相还都不耐。


陈家志的菜,除了丝瓜外,其它的都没有多大优势。


有一些‘老客户’拿着拿着菜,就不见了人影,其实就是去其它地方买了。


卸车,然后就是可怜兮兮的蹲守。


“哎哟,陈菜农,你这菜还这么多啊,你这种了多少地啊!”


零售摊贩张姐拿着手电筒照着筐里的菜不停打量,有些讶然,这小菜农近半个月的出菜量让人惊叹。


前些天市场菜少时,他一人就能弄来七八百斤菜。


现在市场菜多了,他还有三四百斤~


张姐在市场进货也很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出菜这么多的小菜农。


陈家志笑道:“不多,也就六七亩,有四亩还是才接过来的。”


“厉害!”张姐笑道:“难怪晒那么黑,这都是凭本事种出来的,装菜吧,一样15斤。”


她甚至连价钱都还没问。


陈家志也按市场价给她计算,这就是老顾客的默契。


“来,菜农,一共54元,给你。”


好歹是开张了,不知为何,陈家志感觉去送菜的刘明华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随后又是等待。


菜多了后,一些采购就喜欢多睡会儿懒觉,反正晚点去市场也能买到菜。


看到眼熟的买主,陈家志就会主动招呼,“今天装点什么?”


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收获,但一些老客户也会给面子,帮他处理掉一些蔬菜。


毕竟对工厂等单位来说,菜的好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很多采购在乎的也不是菜的品质,而是价格,以及稳定性。


对他们来说,稳定性的重要程度有时甚至大于价格,毕竟这时蔬菜经常容易短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