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有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他是个好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烛静静看着这对老夫妻,谋划着如何将幼童送入刘三柱家。


他们太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开始给幼童谋后路。


为后人计,人之常情。


只是他们的计划,实在是有些不耻。


那孩童,竟然心安理得。


江烛从镇上人口中,了解到了刘三柱,排行老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两个弟弟,是大家庭了。


早年因为家境贫困,吃不起饭,长姐早早嫁人,得了一些彩礼,家里才缓过来。


兄长早早成了渔民,但日子也是拮据。


后来三柱子走了运,在江上救了一位公子,得其恩赐,为其供鱼,这才迎来好日子。


刘三柱迅速起家,对家人极好,对镇上的人,也都是足斤足两,比其余贩子收鱼还贵上两分。


他对人温和,念着感情,纵使人称三爷,面对长辈依旧尊敬,不曾有什么富人架子。


大部分刘家镇居民,都是感激他的,有好鱼获都是卖给他。


可利益遭人觊觎,也有不少人眼红刘三柱。


眼前这对老夫妻,便是眼红的人。


他们的儿子,在捕鱼时,过于贪心,被大鱼拉入清江,宁死也不愿放手,成了清江中的游魂。


留下孩子刘浩,宠溺过度,嫌贫爱富,一心想要过上好日子。


江烛失去了兴趣,在屋顶盘坐修行。


临近傍晚,刘三柱左手提着一个油纸包,腰间挂着钱袋子,右手牵着一个七岁孩童。


“浩哥儿。”


孩童欢喜地叫着。


刘浩看向来人,欢快地跑了过去:“浪哥儿。”


孩童叫刘浪,听着有些不吉利,是刘三柱老爹取的,说是在江上讨生活,不惧大风大浪的意思,越是不好的名字,反而越皮实。


刘浪确实皮实,从小到大,没有生过病。


两个孩童在一起玩耍,刘三柱将油纸包递给刘浩,从腰间取下钱袋子:“老爷子,您点点,这是卖鱼的钱,总共一两五钱。”


“多谢三爷。”老渔夫连忙接过,面上却是浮现难色。


刘三柱迟疑了下,问道:“老爷子有什么难事?我若能做到,一定帮你办了。”


“这……三爷能否入屋一谈?”老渔夫道。


刘三柱点点头,以为他有什么难言之隐,跟着他进了屋。


进屋之后,老渔夫两腿一弯,便跪了下去:“三爷,我们两口子活不了多少年了,想托您照顾浩子。”


“老爷子快快起来,这又是远亲又是近邻的,您给我跪下,不是磕碜我么?”


刘三柱连忙将他扶起来:“您放心,以后我多过来看看,绝对不会饿着小浩。”


“三爷,我想您收浩子当干儿子。”老渔夫说出心中想法。


“这,这不成,不成。”刘三柱连忙拒绝。


刘浩已经大了,记事了,且不说养大后,会不会孝顺他,只是这个口子一开,镇上那么多孩子,难不成都收了?


刘家镇上,入江捕鱼,留下孤儿寡母的可不在少数。


他刘三柱再怎么好心,也还有一大家子要养。


“三爷,我是真没法子了,求您可怜可怜小浩。”老渔夫作势又要跪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