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何书墨也参加科举?(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何家大少爷别说全国级别的会试,他就连科举第一关,知县主考的童生考试都过不去。


“师妹?你认识那位公子?”


蔡从简皱眉问道,他从程若宁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自家师妹,似乎与那个人关系匪浅。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


程若宁斟酌了一下用词,最终决定,还是先不提何书墨是她未婚夫的事情了。


毕竟何书墨是买的官身,这在云庐书院属于下等人,很被同窗们看不起。加上,他还与那妖妃有点牵扯,属于下等中的下等,书院鄙视链的最底端。


程若宁觉得,起码也得等何书墨“改过自新”之后,才能公开他们之间的婚约关系。


蔡从简看了眼墙上金榜,有心想在师妹面前表现自己,于是道:“既然是朋友,怎么不叫他过来和师兄师弟认识一下?”


程若宁刚想开口,却发现何书墨已经没了人影。


她心底稍稍松了口气,因为真叫何书墨过来,以何书墨焚书坑儒的文化水平,万一目光呆滞、一问三不知,就太给她丢人了。


“今日得义登榜,为师心中喜悦,咱们去吃酒,为得义庆功。庆他埋首多年,苦尽甘来。”


“好!”


“庆祝蔡师兄苦尽甘来!”


王承初、陈若宁一行人来到东门附近的酒楼下。


正准备询问小二有无雅间,却见一个矍铄老头从楼上登登走下。


“老师!”


王承初诧异道。


矍铄老头不是旁人,正是被何书墨摇来找人的四品儒修,杨正道。


杨正道一抬眼,看见为首的王承初和一帮徒子徒孙,顿时大喜。


“思远!你来的正好!为师昨日应一个小友邀请,来这东门帮他寻人,谁知他只付了半首诗,便借口离开,杳无音信了!真是该死啊!”


平日儒雅随和的大儒突然爆粗口,一众书院学子都默默当做没听见。


王承初心中暗道:老师果然年纪大了,竟然随便爆了粗口,想必是最近修身养性有所懈怠。我当引以为戒。


杨正道:“思远!你门下人多,正巧都散出去,帮为师找找。”


王承初立刻应下,随即问道:“老师,敢问你那小友,姓甚名谁,可有什么特点?”


“他叫许谦,人长得不赖,有鼻子有眼的。但最主要的是极具诗才,天赋之高,叹为观止,为师活了这么多年,平生仅见啊!”


杨正道品性为人,书院有口皆碑,连他都说“叹为观止”,这位“许谦”所做的诗,顿时引起所有人的兴趣。


大家都是云庐学子,基本的文学素养还是有的,倘若能写出好诗、听到好诗,回味一天,甚至一年都不为过。


“师祖,不如你先将那诗念给我们听听,不然我们也没线索去找人啊。”有一个学子道。


杨正道想想也是,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杨正道念完,众人均在心中反复默念,虽不知“孤山寺”在什么地方,但随着念得越多,众人都越觉得此诗甚好,很有水平。


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八句,倘若下面四句还能有此水平,那这首诗便足以流传后世。


云庐书院的儒修,最看重的便是青史留名。


故而对这首好诗兴趣极大。


王承初的水平仅次于杨正道,比学生们更能理解这首诗的水平之高,因此不免有些急促想知道后面四句:“老师,下面呢?怎么不继续念了?”


杨正道急得拍腿:“我也想知道啊!只是那小子借口离开,没说去处,为师一开始没有多想,后来发觉不对却已经找不到他了!”


王承初一口郁气憋在胸腔,感觉自己好像被别人玩弄了感情:“一首好诗只留一半,真是畜生啊!”


角落,程若宁默默看着无比激动的老师和师祖,美眸微闪,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