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棍有什么好练的(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铁匠眼尖,一瞧那铜色便精神一振,两眼放光,伸手一把抢了过去。


掌心里细细摩挲,指节在铜片上轻轻敲了敲,只听得“叮”的一声,清亮得很。


“好铜,真是好铜!听这响儿,透亮!”


唐铁匠啧啧两声,撸起袖子,笑得跟拾着金子似的,连那团古怪模样都不嫌了。


“虽说不多,但拿来箍条趁手的棍,倒正合适。”


言语间早已开始比画,铜环箍在哪头、箍几道、留多少空,心里头早打起了稿。


等把尺寸样式一一交代妥当,姜义父子这才告了辞,慢悠悠往回走。


夜饭后,姜义又将那本坐忘论摸了出来,对着灯火翻了半页,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字认得,句子也通,可一合起来,便如对天书。


看了一会儿,心头烦闷,索性一叹,将书一推,淡淡道:


“你瞧瞧,兴许你比爹开窍。”


姜亮是块练武的料,筋骨是活的,脑子却不爱在纸上绕弯。


今日又是一路颠簸,牛车坐得人脑仁发涨。


这会儿接过书本,刚瞧见“气定神闲”四字,眼皮便开始打架。


再瞧一眼“湛然常寂”,脑袋便一点一下,往桌上歪了去。


不消几息,便已伏案而眠,呼吸绵长,神情安详。


姜义一旁瞧着,哭笑不得,只得将书轻轻抽回来。


心想这玩意儿别的不说,单是“助眠安神”一项,倒是老少咸宜,妙得很。


随手收拾停当,回屋躺下,灯火一暗,也不知又翻了几页,便也沉沉睡去。


次日清早,姜家小院便热闹开了。


一家子难得团圆,老规矩却从不撂荒,扎桩的扎桩,打拳的打拳。


晨光才探过屋脊,院中已是一片吐纳之声。


风穿枝头,鸟在瓦上叫,配着那呼吸起落,倒也齐整得紧。


桩功刚收,姜亮那股子气还没散尽。


眼里亮晶晶的,脚下一晃,便拐着弯儿蹿到他大哥跟前。


嘴上不吭声,身子却早摆开了个起手式。


县尉司里学了些章法,手上刚沾着点边儿,心里就发痒,巴不得寻个识货的掂掂斤两。


姜明也不推辞,笑着点头,抖抖手腕,赤手空拳应了上去。


还是那趟长拳的底子,打出去却是两副模样。


姜亮出手沉稳了些,架势板正,收得住,发得开,像模像样地透出点官家路数。


姜明则打得潇洒,脚底下仿佛踩着风,拳来拳去随心所欲,神色清闲,身子灵动得像是风筝拴在云上。


一来一回间,打得拳风猎猎,衣襟微动,拳脚虽未交实,却自有几分针锋相对的味道。


姜义靠墙立着,未出声,只是静静看。


一边看着小儿那股子认真的倔劲儿,一边又瞧着大儿脸上那点藏不住的游刃有余。


眼角微动,心里却在默算,要是自个儿上去,也不知胜算几何。


正打得起劲,拳风未歇,也未分出个高下,便听得院门外一嗓子粗亮的吆喝响起:


“姜家二郎!棍来了!”


二人一听,双双收招,循声望去。


只见唐铁匠挑着一根白蜡木棍进了院来。


七尺来长,身如直龙,两端箍着三道铜环,暖光隐隐,沉稳不浮。


朝阳刚起,那铜箍一照阳光,竟仿佛从棍身里透出光来,沉静中带着一股子气派。


唐铁匠一边擦着通红的眼,一边笑得眉眼开花,喘口气道:


“昨夜盯了一宿,这料子不寻常,越敲越舍不得下锤。”


姜义听了,自是心知肚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